• 8

邀請您來談談股市投資理財策略與選股方式及成果

敝人2019年前在股市的理財方式會保留一部分現金,雖然大部分資金還是買進持有,一來可以參加配息,二來股市長期漲多跌少,股市是個正期望值的遊戲(或稱為賭博亦無不可),一個期望值為正數的遊戲,當然是參與越久享有越多的報酬,當然,買賣股票有券商手續費政府交易稅,這兩點會構成額外的成本,降低報酬,若是買共同基金則有經理費保管費,雖然ETF的推出可稍微減少前述這兩種費用.
因此,從2019年起開始買滿帳戶內的資金(不融資不融券),期間若看到某些個股漲勢較佳則會換股將手上漲幅少甚至虧損的個股換股操作.
我會盡量降低交易次數(一年內頂多2,3次,甚至2330已經有三年未再賣出,只在今年一月加碼買進),所買的個股均以長線(至少3/5年為期)持有.

歸納敝人自己的股市理財策略與方式:
多空--站在多方
投入--全部自有資金買滿
期間--3至5年或更長(但若漲勢少或虧損可能短期間後就換股)
交易--盡量降低交易次數,減少交易成本
配息--再投入創造複利效應
成果--有記錄的年份2019約正14趴,2020約正26趴,2021約正18趴,2022約負10趴,2023約正26趴,今年至今約正23趴.
2024-03-13 9:56 發佈
可否列出主動投資項目與被動投資項目呢?

可否定義"股市"範圍或是他項投資皆可呢?


請大家多多種田
我跟樓主一樣,是個大多頭,所以大部分時間都是持股滿檔,除非中共真的打過來。
ejan1969

中共打過來你還是滿檔,因為賣不掉[XD]

2024-05-04 8:05
warwickwang wrote:
可否列出主動投資項目與被動投資項目呢?

可否定義"股市"範圍或是他項投資皆可呢?


敝人的主題是股市(包括外國股市),若您要談房地產也可以啦,敝人在2021年也買過房產(自住,非投資),在買房之前跑了二,三年尋尋覓覓各種標的,最終在2021年中買了喜歡的房產,住起來覺得蠻不錯的.
warwickwang

光股票就有現股/融資融券/股期,恭喜入住自己喜歡的房屋

2024-03-13 17:08
guest2000 wrote:
因此,從2019年起開始買滿帳戶內的資金(不融資不融券),期間若看到某些個股漲勢較佳則會換股將手上漲幅少甚至虧損的個股換股操作....(恕刪)

這是說起來簡單,但執行起來很違反人性的投資策略,佩服!這個方式我永遠學不來,雖然我也認為汰弱留強是勝算很高的投資策略。

嗅覺最敏銳的投資者總能騎上領頭羊,但愚者如我只會守株待兔,但有時守了老半天卻跑出一隻蟑螂,真是該死的蟑螂,而且今年蟑螂好像特別多。
Cavendish Lab wrote:
我跟樓主一樣,是個大多頭,所以大部分時間都是持股滿檔,除非中共真的打過來。


以敝人過去對您在01網的貼文內容,印象中您的績效很好,似乎蠻印證股市長期呈上漲走勢,當多方的結果回報,當然,您的選股能力可能也很好,報酬績效自然就好了.
現在買qld。不知道說什麼。
sam189 wrote:
說起來簡單,但執行起來是很違反人性的投資策略,佩服!這個方式我永遠學不來,雖然我也認為汰弱留強是勝算很高的投資策略。

嗅覺最敏銳的投資者總能騎上領頭羊,但愚者如我只會守株待兔,但有時守了老半天卻跑出一隻蟑螂,真是該死的蟑螂,而且今年蟑螂好像特別多。


因為投入的是閒置資金,平常用不到,且又不融資擴大槓桿,所以比較能放心的投入.
我感覺台股也逐漸的走強者恆強(當然也是有基本面的支撐)且有漲跌震盪波動更為明顯的現象,類似美股即時反應訊息的好壞,不過有漲跌停限制,台股一天漲跌最多就10趴,類股輪動可能也越來越不明顯了吧?
guest2000 wrote:
敝人2019年前在股...(恕刪)


我的策略是「亂買、買一堆,抱著隨通膨增長….

目前績效「落後大盤」
不想理會…..

重點在於參與感……

我喜歡追強勢股,
看到股票漲會很開心,
得到這個開心滿足感就夠了,
這是錢買不到的……
  • 8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8)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