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個常識要大概知道

基本上任何地方的各種基金,包括勞保等東西破產的最大理由,常常不在於純粹的人口問題,而在於基金的投資失利。

而這類基金通常不可能在國家的整體經濟,特別是說股市糟糕的時候不賠錢。我國目前勞退基金還算頂得住,基本上是經濟發展,投資賺錢的緣故。其實只要臺積電好,勞退基金就不會太糟。人家的持股結構是公開的,可以自己查。

不管你自己有沒有直接操盤,勞退基金本身就是一大堆人的錢在操盤得到的收益,一般來說會接近國家整體的經濟發展。你要說股市和你沒有關係那基本上就是不了解自己的環境能夠維持的基礎。

而像是韓國的退休基金財務出的問題,最終也不純然是什麼人口的問題,而是操作虧錢,看最近美國退休基金已經退出中國股市,但這通常不是操盤亂搞,而是被投資方的股市跌的話基金也就會虧錢。

當然,退休基金之類的東西,有可能在制度設計時在退休時算的收益率可能不合理,使得基金本身維持有困難。不過基本上完全弄到所謂的龐氏騙局程度的純用新錢發舊錢是沒有的,那都是誇大的說法。

說穿了那就是一筆錢放到通常以本國產業為主的市場,只要本國的經濟有持續發展就能夠獲利,而這個基金有一定的政府擔保而已(不過賠到一個程度就會扣)。本國的產業賺錢,投資沒有刻意依其他政策目的放到很可能不賺錢的東西上的話,那基金一般就還好。

說這些只是要提醒,政治跟經濟有絕對的關係
而且沒有什麼股市和一般不進場的人的生活無關這回事,當然也不要以為ETF沒有參與到金融市場的運作 。
2024-02-16 17:20 發佈
文章關鍵字 常識
所以糖漿弄了半天不如某些外國主權基金,還不如直接交給別人
您指出的這些是現實, 我持同意觀點. 只是它或許是現況 但並不代表它具有正當性,甚至合法性. 尤其是關於勞退基金的運用, 因為它已經不是"任何地方"性的財務範疇了. 任何的運用必須要經過國會的同意. 更不應該是用來影響股市的手段.

用勞退基金來操控股市 是拿了別人的錢在未經過允許的情形下做的非法行為, 如果銀行做這件事有人必須要坐牢的. 養老金不是政府施捨的福利, 而是勞工的權益. 若有所失誰也負責不了. 既然如此執政者就無權染指動用. 這和地方性基金或是個人退休基金在投資層面上的運用應該有所不同.

您既然提到"美國退休基金已經退出中國股市", 那是基金經理人在被給予授權的情形下的操作, 授權人則是廣大的勞工族群選擇把自己的退休基金投放其中. 而國家級的退休基金, 例如美國聯邦的社保信託 則必須在國會和法律的限制中運行 - 不得參與股市. 如果我們國內的納稅人在自己的勞退金規劃中有自主運用的能力, 那麼我同意您的看法 - 這個"常識" 應該要有些了解. 但是我們這些勞工納稅人也應該瞭解, 勞退基金參與或干涉股市行情是不正當行為. 當然, 以一個國家級的勞退基金規模而言, 我們一方面寄望該基金操作人有些"賦予重任"的擔當來行事. 但是, 勞退基金的永續與否,除了在股市參與上的成效, 其對人口結構的改變的影響還是巨大的. 我認為對我們所有勞工,尤其是年輕族群,的影響更大. 我認為這是我們更應該有的"常識". 前者我們無法改變, 後者則完全操之在自己手中. 有了正確的認知才能有效的應對.
marumaru yoa wrote:
基本上任何地方的各種基金,包括勞保等東西破產的最大理由,常常不在於純粹的人口問題,而在於基金的投資失利。

經過1929大蕭條之後,美國很多金融法令都很保守,雷根之後才又開放

其實保守是對的,因為事關大家退休,老百姓的生活,是不應該讓少數人拿來炒,有賺到入它們口袋,賠了雙手一攤老百姓承擔,這本來就不符合公平正義,炒作者有權無責非常離譜。
所以現在大家都要自己準備退休金,可以去基富通好好退休的網頁幫你試算退休後一個月要花多少錢跟哪些基金可以存
+1

現在臺灣流行的 ETF,還是優先選擇熱門的好些。
有些太冷門的,交易數少的或許該盡可能避開。
Lisa_Hsu wrote:
其實保守是對的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