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長,由於人不知啥時會升天,
趁狀況還行加減紀錄
搜尋這類討論,實務案例似乎不多,也沒個定論
有實際經驗的網友對這篇給予指點,再好不過
若我升天後,家人願意幫忙紀錄結果
能給將來網友作為參考也不錯...
【緣起】
小弟今年確診為癌症末期,關於海外投資部位遺產繼承
不再是杞人憂天庸人自擾的問題,得非常認真應對...
投資部位主要是以海外券商(IB)購入的美國公債
(ISIN:US912810QQ40,應該是公債沒錯...)
今年贈與免稅額度已用盡,把明年額度都用完,
也無法轉移至6萬美金以下
若這麼被美國政府課到遺產稅,概估得台幣2百多萬
對家裡是蠻大損失...
原想說癌症升天應不會太突然
但細看病例也有心臟併發症狀猝死的
先前雖把IB與所有金融機構帳密交付給家人
但幾次轉移發現,若人發生「突發性」萬一,從海外挪回恐怕還有2個關卡...
1、較大額地(全數)將IB資產售出並匯回時,IB可能會有電話確認
2、國內銀行有較大額資金匯入,解款似乎也有電話確認
此外,目前把長債變現,價格不太理想...
我期望將來能讓家人「直接繼承這些美國債券部位」
多個現金流來源,因此考慮國內複委託服務(轉倉回國內)
所謂「遺產繼承」處理之便利性
應該是國內複委託的最顯著優勢
「出事時,國內有人能對口處理,客戶不用獨自面對海外機構」
都馬是這麼說的(吧?)
補充一點,我家除我之外就3個人:父、母、弟弟,
沒有配偶這種當然繼承人(悲)
父母:無職=無法幫他們開IB,長輩也難以接受海外券商
第:有幫他開IB,逼著學習相關概念,但兄弟繼承權在父母拋棄後才有
那麼,複委託要選哪家呢?
先前想買英股ETF,富邦是國內唯一提供服務的券商
網路上查詢「海外轉倉到國內」案例,也多是富邦的
就找富邦複委託了
----------------------------------------------------------------------------
2023年12月8日~12月15日止,開戶並繳交轉(入)倉申辦文件
辦理開戶手續、開通複委託等,
拜託分公司為我找個熟悉複委託的業務
業務了解需求後(想從IB「轉倉」美國公債部位到「富邦複委託」)
細心地事前對上面做好表單填寫方式確認,
12月15日讓我臨櫃照填並繳交(含成本證明)
叮嚀要等總部收到轉倉申請後,我再對IB提出申請
詢問對IB方面的轉倉申請填表問題
(IB填表帳戶姓名=只能填自己的,與富邦保管帳號對外名稱不同),
業務:網路說富邦複委託會和國外券商接洽處理,那是個案,你得自己去搞清楚
(結果問IB,一樣說富邦既然有IB的聯繫方式,相關對接細節(誤差),富邦自然會處理...)
---------------------------------------------------------------------------
2023年12月15日,詢問關於複委託遺產繼承
試著詢問業務「客戶資產在你們複委託超過6萬美金,
如何處理遺產繼承?國內遺產稅該繳就繳沒問題
那美國遺產稅部分呢?美股理應繳稅,
那英股ETF呢(為富邦特點)?美國國(直)債呢(富邦有提供申購)?
網路都說這2種不在美國遺產稅範疇,
(法規依據我還在找...)
你們會怎麼處理?
業務(大致)回覆說:
「美股美債都是海外資產,一樣要繳稅,
富邦複委託只處理國內稅務,你在國外的稅務問題,
要自己找國外會計師去處理。」
嗯?是這樣嗎?國外稅務是我自己和美國的事?
那複委託對「美股股利」預扣稅額又是怎麼回事?
我不指望複委託能逃掉該繳的稅,
但都特別配置為美國政府遺產稅除外的項目了(例如美國國債、VWRA)
若有萬一,還是無法指望複委託協助處理,得自己面對海外機構嗎?
「美股」=複委託會先幫美國政府預扣遺產稅,把稅務處理妥當嗎?
「美債」=複委託不管三七二十一先幫美國政府扣完稅再說嗎?
還是如以往想像中,反正對外名稱都統一是「富邦複委託」
取得「國內遺產完稅證明」,富邦就據此變更資產所有人,無須對美方交代呢?
(期望是如此,簡單一點,我又不是美股還妄想逃美國遺產稅...)
有點意外,直接詢問證券商客服信箱,看下週上班會不會有答覆
-------------------------------------------------------------------------------------------------
2023年12月18日,關於「複委託繼承」,獲富邦客服電話答覆
職業習慣使然,較期望有mail的書面答覆,電話口頭就有點玄...
答覆如下:
「若無美國稅務身分,複委託帳戶繼承人只要取得"國內完稅證明",
就能過戶了,不看國外相關文件」(大概是這樣)
和網傳的「簡便方式」相同
-------------------------------------------------------------------------------------------------
2023年12月19日~2024年1月17日(指定部位匯入富邦複委託)
電話向某地稽徵所請教
(想說必要時可以就近送資料過去)
關於「債券」的「遺產價值」如何計算
結果不幸讓掉漆搞不清楚狀況的承辦人接聽答覆,
錯誤地拿「遺產及贈與稅法」第 10-1 條來作解釋
說要將「未來尚未領到的歷年利息」一併記為遺產來課稅
(還說向上面確認過了)
後來向地區國稅局發出2則民意信箱請教,
釐清確認費了些時間,害得我先向富邦證券撤回申請
拖延不少時間...
重新向富邦證券送件債券匯入委託→
富邦證券總部收件→協助我對IB送匯出申請(IB網站申請即可)
→指定部位大約4個工作天後匯入富邦複委託,
目前富邦方面「匯入」債券,每筆計費=美金25元
對國外(IB)的申請,有國內券商(富邦)幫忙看會比較好
一些欄位填法和自己理解的不同
確認指定債券依量匯入後,稍有問題的是...「成本價」
我有提供成本資料,
但成本價格還是被計為「0」元,
導致APP損益數值完全無法參考,
賡續詢問看能否處理
-----------------------------------(持續紀錄中)---------------------------------------------
flashmeat0830 wrote:
之前聽同業的先進說過......(恕刪)
若真如此:
「遇到海外繼承稅務得自己找海外會計師處理」
那複委託公認的比較優勢
以及業務推銷、諸多網紅說法,就是騙局了...
許多人是衝著富邦複委託能購買VWRA(英股ETF)而使用其服務的
平時下單買賣何必找人對口,
多半是指望遇到繼承這類複雜情形時,能有國內對口便捷處理
應該不至於這麼慘吧
我還是等待富邦證券客服信箱的相關書面回覆
asd125968625 wrote:
建議直接賣掉資產會變...(恕刪)
若要賣掉,海外券商就能以公道市價處理
複委託對債券的報價相當誇張
我以IB和富邦複委託對某檔美國國債報(買)價比較
大約有2.8%的價差(所謂報價內含手續費):
概估IB賣100的債券,富邦得102.8才能買到
然後複委託賣價又是另一套報價喔...(大概只能賣97.2 ?)
先賣掉匯回的問題在於:
1、人要啥時真會升天是說不準的,手上部位幾年內又贈與不完,
只能等繼承才能重投海外資產運用
2、等人升天辦完繼承,資產價格多半有相當差異了(美國長期公債)
小弟還是盼望能直接讓家人繼承美債部位,取得現金流
複委託應該是唯一可能方式
畢竟我還沒善盡義務就發生這意外
以壽險彌補更是想都別想囉....
我也有找相關的資料這篇或許可以參考一下。
http://laxinvest.blogspot.com/2023/07/blog-post_21.html?m=1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