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車必經的歷程就是
- 建立初期,開始虧損階段,因為這個時期,只有研發,沒有收入
- 開始量產階段,這個時後會產生巨大的虧損,因為設備都進來了,但是產能達不到經濟效應,這個時期,會考驗車廠的籌資借錢能力,大部分的車廠在這個時後幻滅
- 開始獲利,產能跟銷量已經達到經濟規模,每年銷售量上百萬台
小弟很好奇,為什麼還沒看到鴻海電動車部門,鉅額虧損的報告???
我個人推測,原因應該不難
就是生產設備規模非常小。工廠也非常小。小到佔集團營收獲利,微乎其微
有人有能力反駁這個簡單的工業生產基本原理嗎??
第二點。
高價電動車,特斯拉,降價
平價電動車,中國電動車,降價
當電動車高毛利的前幾年,都沒能賺到錢。
鴻海電動車,要憑藉什麼樣的立場,去搶市場??
鴻海電動車的假想敵是誰??
比亞迪??
特斯拉???
賓士???
小米汽車???
哀。我相當悲觀
但,也不那麼悲觀
因為剛開始我就推論了,鴻海在電動車產線投入的資金,非常小。根本沒達到量產的規模,對集團根本沒差,只是小虧一點罷了
共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