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股價跌破淨值時,是入手的好時機嗎?

有關於股價與淨值的討論
網上一堆資料,自行Google即可找到
我在此只用一個過往曾從事創投的角度
來分享我過往在注資(等同買股)時的評估思維

何謂淨值?簡單說就是每一股股票所代表的公司價值

這東西除了在買賣股票時,用在所謂的股價淨值比外
在銀行放款、創投注資或融資時,也會做為參考
但也僅僅是參考而已
一般人將此視為股價的底線,一但股價接近淨值
所謂的企業投資價值就出來了
價值型投資人就會積極買進
你也會看到券商、投顧老師,網民會大力推廣
什麼在淨值賣股票是智商有問題的謬論都出來了
還有另一個很怪的說法
就算是公司解散清算了,股東也可以用淨值回收投入成本
是這樣嗎?
問題是,你有搞清楚在金融實務與公司法、民法的規定下
普通股的股東,在公司被清算時,受償順位是最後一個嗎?
你幾乎拿不到什麼,可以直接把股票貼在牆上當壁紙了

你可以去看看各公司的財報
就可以知道該公司淨值的組成結構
一般而言,大概就是約當現金、固定資產、長期投資、專利與智財權..等等
先從現金開始談起

當公司清算解散時
會計帳上的約當現金,你要先搞清楚錢在哪裏?
要是在借貸往來的銀行帳上,那你也不用想太多
銀行通常會在第一時間行使存款抵銷權
把銀行借給企業的錢,看能收回多少算多少
然後再去處份抵押品
所以你看報表上有50億現金
只是沒到解散清算前的情況
不代表最後公司的資產上,現金還有50億

固定資產的話
大概不動產與機器設備也都抵押出去了
要變現也不容易
就算是可以去變現回收現金回來
也不可能用會計帳上的金額來想像可以回收多少錢
會計帳上的機器設備帳
不管是用平均攤提法或是加速折舊法去計算折舊
在現實情況中
一般設備幾乎都是要接近論斤秤兩的賣
為什麼?
五年前、甚至於十年前所購入的設備,在現今還能值多少錢?
有什麼樣的買家會買入?
我再舉個極端的例子說明
假設台積電因為某些原因,要變賣先進製程相關的設備
請問,能有好價格嗎?
很抱歉,還是不會有
全世界有能力進行先進製程的企業也就三家
台積電、三星電子、英特爾
台積電要賣設備也只能賣給其它兩家才會有可能收到較好的價格
買方會出好價格收購嗎?
姑且先不論三星電子或英特爾是不是與台積電採用同樣的FinFET技術
光是購入後的學習曲線就至少超過兩年等等
你覺得就算是高科技設備,變賣價會很好嗎?

長期投資與現金的問題是一樣
再來就是智財權與專利
這個很難量化,當初列入會計帳時
究竟是用何種評價方法列入?
與實際上的應用價值有多少差距?

我當初在創投工作進行企業評估時
最難算的就是智財權與固定成本的價值
除了要實地查核外,還要去產業公會覆查
就算基於會計原則,某些東西非得這麼算不可
但在作最後決策時,會把這些淨值
按不同的產業別進行權重調整
再考慮該企業的經營團隊的管理能力
才會對該企業的投資價值做出定論

所以一般投資人在遭遇此情況時
千萬不要一下子就認為價值投資的時機到了
你還要看看該產業的前景
再配合該企業的未來產品競爭力
再參考該企業過往的經營歷史
你再下最後判斷還不遲
不要把前景黯淡的產業所造成股價下跌到向淨值靠攏的股票當做是寶
也不要因為心生疑竇就認為股價向淨值靠攏的企業一定有問題
必須觀察多方面的因素
不要因為一個條件就驟下判斷
不懂的可以問問他人
亂用比喻去掩飾危險行為是很好笑的事
2022-07-11 12:41 發佈
文章關鍵字 股價 淨值
autofans wrote:
你還要看看該產業的前景
再配合該企業的未來產品競爭力

我是先看這兩項。
你講這些根本就沒市場
多數人喜歡速成的
*五線譜
*殖利率
*PE

你換個說法可能更有市場
autofans
autofans 樓主

我不在意市場性如何,有可能也快不寫了。謝謝

2022-07-11 13:26
樓主大多數文章都很有教育性。好人一生平安。

最近剛好在看《葛拉漢教你看懂財務報表(The Interpretation of Financial Statements)》,裡面就是在講樓主說的東西。
autofans
autofans 樓主

謝謝,那本書我還真沒看過,聽你這麼說我應該來看看

2022-07-11 16:08
雖然我看不懂....但是感謝指導
會在多爬文多了解~感謝分享
autofans wrote:

你還要看看該產業的前景
再配合該企業的未來產品競爭力
再參考該企業過往的經營歷史
你再下最後判斷還不遲
不要把前景黯淡的產業所造成股價下跌到向淨值靠攏的股票當做是寶
也不要因為心生疑竇就認為股價向淨值靠攏的企業一定有問題
必須觀察多方面的因素

有關於股價與淨值的討(恕刪)


〉〉〉

樓主寫的真好


舉個例子:

幾年前我有買入藍天股票

成本大概28元(不含股利)

當時股票淨值大概65元左右

現在也差不多

當時覺得他已經跌蠻多了

加上淨值高,就買入

漲到40多元有出售一些

然後跌了28-29左右就買


這幾年就差不多這個樣子

但也沒賠錢就是了


autofans
autofans 樓主

藍天這股票蠻特殊的,很標準的高淨值低股價的代表,我去過好幾家的百腦匯調查過,就如你所說的,賺不到什麼錢但也不賠錢就是了

2022-07-11 16:07
autofans wrote:
你還要看看該產業的前景
再配合該企業的未來產品競爭力
再參考該企業過往的經營歷史
你再下最後判斷還不遲
不要把前景黯淡的產業所造成股價下跌到向淨值靠攏的股票當做是寶
也不要因為心生疑竇就認為股價向淨值靠攏的企業一定有問題
必須觀察多方面的因素

有關於股價與淨值的討(恕刪))


a大說的沒錯,引用老巴當初買入波克夏的故事

若老巴沒買到變大股東介入管理層整頓,結局應該也是慘淡收場

所以資金規模如老巴憑著硬實力介入管理層的手段才是王道,但一般散戶很難做到這點 ~

1962年當年巴菲特才32歲,身家已經超過1百萬美金(請注意是1964年的1百萬美金),事業如日方中,也開始在家鄉奧馬哈薄有名聲。但那個時候巴菲特的投資方法跟現在很不一樣,他投資的是很便宜的「雪茄屁股」。像查理·蒙格說的:就是不管他的事業或是他的管理層工作做的好不好,只要股票價格比淨資產值高,股票價格又夠便宜,巴菲特便會大批買進。

巴菲特就是這樣子盯上波克夏的。

巴菲特看準這個紡織工廠是一個夕陽工業,早晚會倒閉。但是他看到一個模式:每當這家公司關掉一家工廠的時候就會有一些新的資金出來,然後管理層就會提供一個價格買回股東的股票。巴菲特想說可以賺一點小錢,於是在$7.5時開始買入波克夏。

有趣的事情這時候發生了,過了幾個月管理層真的提出一個價格要跟巴菲特買他的股票。本來說好的是$11.5美金一股,但是後來管理層竟然反悔變成了$11.375美金。

巴菲特很生氣,覺得自己被欺騙了,於是他開始大量的買進股票,下了決心要全面收購波克夏。終於在1965年巴菲特變成了波克夏最大的股東。他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把所有的管理層開除,換過一批新的。
感謝版主寫這篇點破淨值投資法的盲點
autofans
autofans 樓主

也不是什麼高明之處,謝謝

2022-07-11 20:40
可以用產業說明嗎?

例如大家都愛的航運&面板.
建商倒,代銷收,仲介關,投客跳~
autofans
autofans 樓主

我不太懂你所寫的意思,產業中不同個股是不同情況,目前在香港隔離中,手上沒什麼資料,抱歉

2022-07-11 20:39
股價跌破淨值是否是好的入手時機:
1..該公司的獲利持續成長,保留盈餘的再投資是也持續獲得10%以上獲利,因為市場的悲觀氣氛因而的破淨值,天賜良機,加碼買進!
2.公司成長不明,市場景氣堪慮,跌破破淨值,此時保守觀望,以待後市!公司重回成長軌道,再予以考慮!
3.公司持續獲利衰退甚至虧損,市場人人看壞,股票跌破淨值:
a.如果該公司生意屬於景氣循環類型,而且績優龍頭股,無倒閉之虞,市場其他公司已經開始倒閉,天
賜良機,此時應該分批入場分價位入場!
b.非景氣循環公司,該公司經營面出現重大問題,天賜良機,加碼放空,注意籌碼與相關規定,避免融
卷嘎空。
c.有深厚家底,大環境改變或二代接班經營不善,空手遠離之!
autofans
autofans 樓主

[100分],說的比我還好

2022-07-11 20:50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