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交易生涯的幾次失敗回憶

在法人交易生涯的時間中
連同做創投在內
除去掩護性的部位,或是對沖的損失外
純粹是我的交易技術失誤,或是決策錯誤所造成的損失
大概有台幣21億左右吧
很多嗎?
從絕對值來看,的確是
但對不起投資人嗎?
應該是沒有
要不然在我的交易生涯中
也不會有近70%的時間是領到最高階的分紅獎金
重點就在於
損失與獲利的比例與實現的時間

不是說要去做假帳,或是特意去調整報表
私募基金的投資人都很聰明,背後都有專業的會計師與交易員
甚至於投資人本身也是專業法人
一看就知道我的錯誤在哪裏
根本不需要去自我解釋或是辯解
我應該是留著精力去好好向投資人說明要如何改進
其它的就不用多說了
那你呢?
面對自己的損失
能不帶自我辨解、中性立場的好好檢視嗎?
怪天怪地,就是不會怪自己
這就是散戶與法人交員的差別

有一次,我買了禾伸堂想投機
從605一路買到880左右一共快5000張
已經到了950的目標價位
照理說應該我要分批出場了
結果,因為手上還有快70億現金
當年度還差20億台幣左右的績效尚未達成
沒做到,我們9個人與家庭就只能領底薪
一時腦熱,居然不顧眾議,我在955又大批進場
後果可想而知,那次反而賠了快3億

第二次,買了4000張大立光,從1200元買到2800多元
很順利的在3800-4150左右全部出清完畢
出清完那天,我們在某間五星級飯店慶功
週五下午還提早下班,送每個人20萬元台幣,招待去香港玩兩天
過陣子換我的貪心念頭燥動了
從4200-4500一路放空快1500張
結果,認賠在4800-5000
賠了6億
相較於前面的獲利幾十億雖然是小意思
但是,6億台幣,是我有史以來單次最大虧損金額

這兩次就賠了9億多台幣
算我的運氣好
我的投資人可以容忍我的錯誤
但是,你呢?
你可以接受自己一次賠多少?
認真來算
我的損失比例占投資額多少
不要看數字很大
你該計較的是停損比例是多少
什麼時候該果斷停損
什麼時間可以加碼
你若問我是用技術分析嗎?
很可惜,並不是

後面再有損失出現
也都在可控制範圍內
這二十多年來也累計了虧損21億
幸好賺錢的功夫也不太差
沒讓投資人質疑太多
在交易的歷程中
虧損是很正常的
很多散戶對虧損的處理方式不太理智
造成沒必要的重大損失
看錯、弄錯、甚至於按錯滑鼠或是按鍵
法人交易圈都有一堆胖手指偶爾出現
每個人對虧損的看法不同、承受程度不同
真的沒有一個SOP的方法或是準則
可以適用於每個人
只有一個鐵律
就是不要讓未實現損失超過你的承受範圍
往往虧到你無法接受了
你反而不想出清了,Let it go......
2022-06-09 3:41 發佈
文章關鍵字 回憶
頭香~


通常
再想一下
再看一下
虧損就又擴大了

偷懶用手機或平板下單
小螢幕胖手指早已經是生活日常
錯單砍單再重新下單就當作是成本的一部分

認錯的當下立刻停損,一般而言是成本最低的
autofans wrote:
面對自己的損失
能不帶自我辨解、中性立場的好好檢視嗎?
怪天怪地,就是不會怪自己
這就是散戶與法人交員的差別
感謝分享寶貴的經驗,很受用。

個人淺見認為改成「成功者與失敗者」的差別更為精準。
雖然相較於法人交易員,能做得到的散戶非常少,但做得到這一點的散戶也能成功,做不到這一點的法人交易員也會失敗。
tushiou01 wrote:
認為改成「成功者與失敗者」的差別更為精準。
雖然相較於法人交易員,能做得到的散戶非常少,但做得到這一點的散戶也能成功,做不到這一點的法人交易員也會失敗。


其實要能夠做到不怕做錯決策、不怕看錯
快速停損、反手去追
不是光憑看書,在螢幕上貼滿警語就可以做得到的
散戶的弱勢在於自我訓練
這點要修正,要費的功夫很大
我在受訓時有深刻體認
後來換我在訓練素人感觸更深
一堆人說的一嘴好股票
說的有多大的雄心壯志
結果要下手時是菜到不行
讓我對這些學霸、自信滿滿的年輕人
笑到不行.....

在理智上知道、瞭解都很簡單
在實作上如何落實就是重中之重
autofans wrote:
不是光憑看書,在螢幕上貼滿警語就可以做得到的


真是如此!
大搞知識歧視獨尊某幾本書的那位
真的是充滿警語
但每次警語: 都說自己可能是錯的
卻完全不能忍受別人說他錯

~而大罵對方

面對別人指責
總靠轉移話題來回應
其面對質疑
最制式的回應就是
"你有看我的文章(影片)嗎?
你又沒看, 怎知我講甚麼?"
實際上這是牛頭不對馬嘴的回應

自打嘴巴至此
建議看醫生

autofans wrote:
散戶的弱勢在於自我訓練
這點要修正,要費的功夫很大

操作要好
難不在知識與技術
而在心靈

這偏哲學領域了
"November Rain"
autofans wrote:
第二次,買了4000張大立光,從1200元買到2800多元
很順利的在3800-4150左右全部出清完畢
出清完那天,我們在某間五星級飯店慶功
週五下午還提早下班,送每個人20萬元台幣,招待去香港玩兩天
過陣子換我的貪心念頭燥動了
從4200-4500一路放空快1500張
結果,認賠在4800-5000
賠了6億
相較於前面的獲利幾十億雖然是小意思
但是,6億台幣,是我有史以來單次最大虧損金額

正常啦。大虧的交易出現在大賺後,是所有人的通病。大賺之後還能覺得自己不是交易能力好的人,很少啦。。。。都是要靠後天「訓練」的
autofans
autofans 樓主

運氣好不好也很重要

2022-06-09 22:22
我就是愛拍照

真的是運氣嗎?還是DD 的條件在無形中不小心鬆了呢?[挖鼻孔]

2022-06-10 0:03
禾伸堂那個高點好像是20幾年前的事吧?那時有禾伸堂員工不到40歲賺飽飽就退休了,好是羨慕,請問一下臺灣的創投公司都在做什麼?會問這個問題是因為我太太有間套房曾租給一個帥小年輕,那小年輕開著保時捷,租來的套房又幾乎空著沒住住在別的地方沒差那套房租金很闊氣,後來退租是要去香港or新加坡(我忘了),好奇心驅使下我問他從事什麼行業,他回答我是創投,聽到當時我與太太心中充滿疑問,創投不是要投資高增長新創公司嗎?而我們又感覺臺灣好像沒什麼高增長新創公司,那開創投公司要做什麼?今天看到你提及在臺灣創投工作過,如果方便幫我解惑一下,謝謝
五十江湖心已灰
elfwong wrote:
真是如此!大搞知識歧(恕刪)


其實我在四年前對他的奇論很不以為然
不過,後來看到他自吹自擂,把自己捧成是神
常常引述片斷錯誤訊息,發文邏輯內容錯亂
又無法與人好好討論
最後說話又不算話,把自己的credit玩死
也算是奇葩
真的,我們也不用花太多時間在這位身上了
點到為止就好了

最近指數大跌
有受傷嗎?
負交感失調 wrote:
禾伸堂那個高點好像是20...(恕刪)

創投公司在做什麼,其實你查一下維基百科就有
我就不浪費時間詳述了,裏面寫的會比我講的更清楚

創投通常在丟錢進去時,是沒有想到每個案子都賺錢
有點像服裝業的銷售,進來十支,只要有兩支賺錢
其它的成本也就藉此賺回來了
我們以前在做,至少會規劃資金的投報率多少
當然也要看行業別,大概在三、五年就要完結一個案子
初期我們會比較辛苦點
要幫被投資企業找資源、找人才、甚至於自己會進去協助管理
其實,做創投真的還蠻有趣的

在台灣,創投業通常很低調,少有人會露出宣傳
創投不是非新創公司不做
如果你所謂的新創公司是指可能有殺手級應用產品、或是新的專利技術
25年前,我曾投過五百萬在一個養殖漁業
只是在那位年輕人的青創貸款額度不夠時拉他一把
這二十年來回報給我前東家,算算超過4000萬了
每年還收到他固定一個人一箱漁產
也投過一個文創產業,不過算是失敗了
投資本金只收回不到一成

在台灣,真正面向世界的新創公司
是不需要台灣本土創投注資的
光是利用每年參展或是發表專業期刊論文
就是外國私募基金自己找上門來
我們往往是只能看到人家的車尾燈
畢竟規模差太多了
我們還在做可行性評估時,國外的同業早就準備好錢等著
換個角度說,我們通常是撿銀行不肯貸的
或是負責人有技術但沒有人手、沒有資金、一無所有時
我們提供一切協助
大概就是這樣
負交感失調

看過關於創投的記錄片,真的是有趣但勞心勞力的行業

2022-06-10 1:53
autofans wrote:
創投公司在做什麼,其(恕刪)

謝謝你費時為我解惑,大概就是你所言的低調,所以很多平凡人包括我都接觸不到創投,在我過去經歷中聽過見過的一些創業例子,無論成功上市上櫃或失敗的,這些案例中有資金的就是富二代散彈槍打鳥只要中一發就發了,而沒資金的就找人託人想辦法接觸有錢的人Or公司看是否有意願投資,基本上沒聽過有人靠創投公司,所以對我而言創投就好像不存在於臺灣,或者是說臺灣沒有創投公司的環境,像郭董幾年前的青年創業好像也.......今日聽你一說方明白原來臺灣還真有正經創投公司不是只有投資公司,不過創投公司為何要低調?不是應該高調點,讓一些璞玉主動接觸到創投公司才是,而不是等它發光時才競爭著投資,當然若是因為阿狗阿貓太多那還是低調點比較好,
五十江湖心已灰
永遠只是永遠

尋寶當然要低調,不然來的大多是一堆詐騙集團

2022-06-10 4:31
負交感失調

我本身的經驗早期投資獲利才可怕,投資25萬後來若賣在該公司股票高點可破億,不過我那時年少單純所遇非人被吃了,只能過失億人生

2022-06-10 9:56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