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到這裏,應該是點閱率會越來越少
沒有人會一直對沒內容、沒重點的雜文有興趣
反正回台渡假沒事就寫寫東西
寫到不想寫為止,或是
一旦香港開放邊境就得回去賺錢
法人投資的目的雖然和散戶一樣都是賺錢
不過策略不同、方法不同、資金規模不同
看股票或企業的態度和散戶是絕不一樣
所以,我能分享的其實各位很難仿照
只能分享些
你們在網路上比較少看到的觀點
不見得是有多麼高明
提供你另一個角度去了解你所投資的企業
前面有說道,我被小胖的大哉問給差點問倒
企業籌資管道就大概下面幾個
1.銀行借款
2.增資
3.發行債券
4.發行可轉債
各方式利弊各有不同,我這此不一一詳述
只是說要改善財務結構這句講到快爛掉的話
根本不可能打動銀行的心
銀行光看你的報表
本業不行,EBIT也不好
員工生產力那麼差、技術層級也不高
大股東都在混吃等死
怎麼可能再借你錢
要搞借新還舊已經玩到爛了
再廢話就準備抽你銀根
讓你直接收攤了
所以,到要發增資股票
我們實務上的看法就是
大概銀行也不會再借到錢了
發債,也不會有人買
可轉債,要花錢包裝,現在出不起錢,或是沒人要做
所以,只好跟股東要錢
反正,只要發行價格離市價有差,股東能賺一票就應該可以
所以,就找承銷商作業去申請
申請下來,共贏
公司拿到錢,承銷商也賺到錢,新的股東也可以賺錢
大家都賺,多麼好的一件事啊
你也覺得很好,對不對?
大家都拿錢出來,唯獨大股東們放棄認購
好聽一點的說是轉給員工認購
老實一點的就說大股東基於財務規劃放棄,轉由公開承銷
直接一點的就明講放棄認購,洽特定人認購之
魔鬼藏在細節中
大股東都不拿錢出來,為何小股東要乖乖上車?
特定人認購?是誰?
當時這資訊不必強制揭露,所以只有大股東知道
等到了股東大會前可能才會突然發現
大股東換人當了......
所以,當我還在交易室時
研究員傳來這資訊
我隔天開始就分批出清了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