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詐騙理財團體的結果(上)

最近收到政府司法單位的書面資料。法院非常用心,製作成了一小本判決書。裡面寫了好幾位助理的罪狀跟說詞。當就結論來說,在台灣當詐騙真的非常划算,因為犯罪成本很低。而且詐騙數十億,司法單位不可能全部都查到,只會針對查到的進行審判。

而我在該團體的學員編號是三千多位的尾巴,該團體最後學員編號有到八千。
把草創初期的學員算進去,該財商團體牽扯的人數,可以說有到一萬人。
這麼大的一個案子,在兩年前鬧得沸沸揚揚時,也不見媒體有個專業的報導。
更多的是網路上隨便剪貼的爛評論,還有沒參予過理財團體裡面投資方案的人。

回想在這理財團體五年的經驗,所得到的心得在這跟大家分享。
成為有錢人的正道:創業、異於常人的工作能力。
剩下的就是旁門左道:彩票、股票、意外之財、時機財...等。

如果您對於創業跟過人的工作能力沒辦法的話,那就只能把希望放在股票或時機財等旁門左道。因為這是你唯一可以致富的方法了。而不管是股票還是時機財,自己平常都要訓練「敏感度」,才不會讓財富輕易從你身邊走過。

何謂「理財敏感度」呢?就是你要有拆解資訊的能力。

例如你會怎麼理解以下這則新聞:「辛有志初中輟學後前往日本工作,並在日本開設餐館。2014年,辛有志讓3名持廚師技能資格簽證入境的中國男子,在藥妝店收購日本的花王妙而舒紙尿褲並出口到中國。違反日本法規。」
一般人看起來很普通的新聞,在我的理解是:快手一哥辛巴,曾經偽造學歷到日本,但是因為沒操作好,導致失手被遣返回中國。而日本在2010年到2015年這5年間,有過兩次「時機財」。一個是當詐騙導遊,詐騙中國觀光客的錢。另外一個則是倒賣紙尿布,賺取高額價差。雖然都是時機財,但是只要你有賺到,至少是一般上班族好幾年的薪水。

不過在這笑貧不笑娼的現代,沒人會管你過去,只會在意現在。所以才會又出了「婚禮花了人民幣五千萬,請了包括成龍等42位大明星助陣。」這樣的新聞。

講完海外新聞,再講講台灣國內。我曾經在工作場合聽到一位老鳥說,公司要賣土地,我知道之後就打電話給某某專員,問她這價格可不可以買?她跟我說可以買,我就買了。
如果完全沒「理財敏感度」的人,聽起來只會覺得這個人可能認識什麼厲害人士,所以知道怎麼買便宜。但如果你玩過台灣的房地產遊戲,就會知道他只是認識放款部門的人員,知道這塊地的市場價大概在哪。買比市場還要低的價格,基本上可以說是治百病,讓他靠這塊土地獲利百萬元。

好玩的是,2020年的口罩風波。當時有藥局口罩稍微賣貴五塊錢,檢調就要依炒作生活必需品調查。但是普遍台灣人卻認為房地產是可以炒作的商品,甚至利用資訊落差的方式進行詐騙,獲取高額利潤的同時還會被社會媒體稱讚是「理財達人」。不知道是我病了,還是社會病了?

心得文章上集先分享到這,有空再繼續寫我在「詐騙理財團體」裡面學到的東西。
2021-08-24 16:17 發佈
文章關鍵字 理財團體 結果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