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

論,放空實戰大追擊

警告

所有文章,皆為個人網路筆記,忠實記錄作者自身之想法,不保證想法正確,甚至極有可能是錯誤思想,故不涉及實質投資建議及推介,或任何股價之臆測及規劃,嚴禁使用任何內容作為投資決策之資料來源,且不同意以任何形式,複製作者之投資技巧,無法遵循及同意以上規範者,禁止閱讀本文內容,獨立思考,方為上策

~~分批進場,快速停損,只有賺錢可以加碼,並且不接受賺錢變成虧錢~~

所有讀者皆可以對文章內容提出反對意見,內容不限制,只要與文章內文相關皆可,但,若與文章主題無關之討論,經過規勸,仍未改善者,將公開標註列入黑名單之前因後果,供所有01網友公評。若小弟邏輯思考有問題,應該每一篇文章,都會有充分顯露出才能不足的地方,若無法從本文章中挑出毛病,表示小弟擁有不錯的才能,若是如此,小弟不接受,因為反對而反對,理財區的專業性需要清流來提升,就由小弟的大樓做起,樹立專業財經議題討論的風範,撥亂反正,不同意以上規範者,亦禁止閱讀以下文章,閱讀即表示同意以上規範

首先,言因後果,必須先閱讀過下面這個連結的7/17號文章

台股趨勢筆記

其實,做任何投資,都會有對,有錯,停損是兵家常事

問題是,進場的時間點,是否擁有強大且堅不可摧的堅強理論作為後盾

雖然,技術分析的極限值,大約也只在60-70%之間

但,在正確的時間,做正確的事情,賺錢或虧錢,其實就不重要了------傑西李佛摩

好,所有讀者都看到了,在7/17號的文章之中,我自己分析了一堆

但,最後為了符合01的風氣,我直接避免所謂的

馬後炮理論

直接且明確的劃出來,我慣用的生命線

並且在7/20號,回文中,再次放上來技術分析圖表,明確的告訴自己

賺錢超簡單嘛,不都是照我的規劃進行中嗎??

但,現在問題來了

那現在呢??我該怎麼做??

請注意,我強調,我是在討論我該怎麼做?,不是您該怎麼做,這是我的投資筆記,禁止模仿

接下來,我就要來對自己拆解,技術分析圖中,所呈現的內涵意義了

論,放空實戰大追擊

根據圖表明確顯示,當股價跳空跌破生命線的當下,就是放空點

但,問題會有1個

1.指數如果跳空之後,反彈至生命線之上,造成k線碰交叉碰觸到生命線時怎麼辦

a.當下選擇停損

b.突破生命線後+100點選擇停損

c.收盤前10分鐘,於生命線之上才停損

這是投資人可以選擇的三項要點,技術分析之所有眾說紛紜,就是因為,太多人沒有明確的告訴自己,有哪些還沒發生,就必須先設想好的方案

我之所以強大,就是因為,我通通都有方案

方案c,是因為有太多洗盤,因此,在收盤前10分鐘,如果真的突破生命線了,那就應該要放棄這次的投資,也就是不怕遇到洗盤

雖然這次是完美的空頭格局,沒有出現 需要 ABC三種方案,但,發生之前我就已經預估好那些可能性

這叫做策略

傑西李佛摩說,如果你是採用關鍵點進場法,當關鍵點已經消失,就必須認賠,這就是進場出場原則一致性

第二天理論

根據我的經驗,當股價跌破趨勢線之後,第二天必須再創新低,才能確認這次的跌幅是有效的

傑西李佛摩說,當股價跌破關鍵點時,他必須展現他的弱勢,再創新低

因此,出現了我專屬的第二天理論技術

關鍵點來了,也是爭議點

第三,第四天,並沒有再創新低,那,不是應該視為危險區嗎??

我必須很明白的告訴自己

第三,第四天是重點抉擇,沒有固定的公式,目的只是看自己想到什麼時候

講簡單一點,就是,有以下選擇

1.因為帳上一定是賺錢的,就足以跟他拚到底,畢竟,突破生命線才是多頭訊號,我不採取任何措施,直到帳上虧損就停損

2.因為沒有強烈的往下跌,為了保護獲利,盤中停利

這也是每一個人可以自由決定的方案,決定不同,結局不同

但,我個人認為

a.帳上一定還是獲利

b.指數多天在生命線之下遊走,屬於弱勢

股價跌破後,應該迅速反彈---網球效應--財經著作 超級績效一書中提到

所以,他沒有迅速反應,就應屬弱勢

所以我不傾向於第三第四天回補

然後果真出現更大的跌幅,此刻就可以安心繼續持有了

論,放空實戰大追擊


但,今天指數確實出現了該抉擇的位置了

從圖表中看到,今天的低點,止跌於傳統技術分析上的,前一波低點支撐,並且出現下影線

因此,今天盤中出現了幾件事情

a.長下影線

b.指數收盤止跌於長期生命線附近(第二條生命線),也就是支撐區

c.盤中跌幅創下近期以來最大點數

基於以上三點,事實上,已經到了該停利的階段無誤

因此,這種時候,我通常會有幾種選擇

A,全部出場

B.1/2~2/3出場

基本上,由於指數依然再創新低,以今天這種圖形來說,我會選擇2/3停利出場

只要明天指數開盤後,高於昨天的高點,我就會選擇全部出場,如果再創新低,就繼續持有

這裡有幾個重要的關鍵

我絕對不會採用單一的作法,只有停損需要快速,停利可以分批進行

因此並不存在,獲利最大化

~~我的觀念為,風險最小化,獲利合理化即可~~

那,除了停利以外,我什麼時候會想買進呢??

很簡單,再次避免馬後炮筆記

~~我直接表態,我個人會在指數有效突破生命線之後,進行第一筆測試單買進,分批進場,並且採用放空相同的第二天原理,停損原理,持續向上加碼~~

分享文章,花的是自己的時間,小弟時間有限,無法每次都補足所有細節

事實上,投資當然會有更多考量,這次的案例也是一樣

如果想深入了解小弟的習慣,請自行每篇文章追蹤,我會不定時的將我的習慣分享給大家

~~請記住,小弟的投資技巧,從來不曾改變,因此,我每提到一件事情,都適用在未來的所有決策上,看見越多,您將了解越多~~

ALL IN 你所有的關注力在這裡,世界將有所不同

回來論壇的這幾天裡,我發現論壇中,還是以那些娛樂性質的大樓跟網友居多

利弊驅逐良幣的現象從未變更

但,我還是堅持我自己的原則,文章,只是分享給本來就有足夠財經知識的讀者共享

以上

再次警告

以上為個人投資筆記,任何讀者不得作為投資依據及來源

2021-07-29 1:45 發佈
鈔能力 wrote:
警告所有文章,皆為個(恕刪)


分享一下我個人的意見

我在18歲-35歲時,投資股票以技術分析為主,我每天花很多的時間在找尋噴出可以低買高賣的股票,當然長期以來一直都有獲利,所以我不曾覺得「看技術線型低買高賣投資股票」有什麼問題,35歲以後我才發現這樣的投資方式是錯誤的。

35歲以後,我發現真正的投資是選對標的物長期持有,領取租金或股息報酬,不斷地再投入,利用時間及複利的概念,將原始本金及不斷投入的本金持續放大。

真正好的投資標的,它會一直慢慢上漲不會回跌,任何時間點買進一年以上都是獲利,投資1-2年還是虧錢的投資則要砍掉,「買漲不買跌、會跌的就是爛的,大家不要的」是選擇投資標的的方式。

猜測短線的買進時機,只賺取價差,毫無意義,這不是真的投資,在QE的時代,無論是房地產、股票、貴金屬、虛擬貨幣、藝術品,價格都是不斷的上漲的,唯有長期不斷買入才是正解。

投資是「本業以外的獲利行為」,投資應簡單化、抓對方向、選對標的長期持有即可,仍須將90%以上的時間專注在自己的本業獲利。

將過多的時間浪費在「投資價格及時點的研究上」,是在浪費自己本業的發展性,我以我自己走錯路17年的經驗跟大家分享。
鈔能力
鈔能力 樓主

是阿,技術分析是選擇買點,然後可以存,不懂這個的朋友,大致都是沒學過技術分析居多?

2021-07-29 14:45
hatebutter83

認同

2021-07-29 14:56
tany3472 wrote:
分享一下我個人的意見...(恕刪)


冒昧請問,您的技術分析,是跟哪一位大師學習

會不會有可能是學錯了,或是沒學會

我想聽聽,您是學習那一派的技術分析

我想,您解答之後,我可以分析出,為什麼後來你不相信技術分析的原因
鈔能力 wrote:
冒昧請問,您的技術分析,是跟哪一位大師學習

會不會有可能是學錯了,或是沒學會

我想聽聽,您是學習那一派的技術分析

我想,您解答之後,我可以分析出,為什麼後來你不相信技術分析的原因


先說明,我不否認技術分析,我相信技術分析確實可以找到相對高點及相對低點,但我後來認為「找高低點來做價差獲利」是沒有太大意義的事,這是我想強調的。

我的技術分析是看書自學的,沒有什麼可以説嘴的,爛透了。

會讓我改變的原因是因為我35歲那年,我在台中中小企銀證券商認識了「吳傳森」,從他分享長期投資華碩到聯發科到大立光的過程,跟他仍專注在銀行職務本業的堅持,徹底改變我的投資觀。
反裝甲攻堅領導士

應該就是指台中中小企銀,吳傳森後來成立了艾莉森投資公司

2021-07-29 13:49
鈔能力
鈔能力 樓主

原來如此

2021-07-29 14:47
tany3472 wrote:
先說明,我不否認技術分析,我相信技術分析確實可以找到相對高點及相對低點,但我後來認為「找高低點來做價差獲利」是沒有太大意義的事,這是我想強調的。

這個問題其實很簡單,就是用技術分析低買高賣,
只有在資金小的時候才好用。

資金夠大時,與其進進出出,
反而不如找對股票,安安穩穩的大賺一票。

一個人如果是高手,10幾20年下來,
操作的資金不會還在幾百萬,一兩千萬都還算太少。
看一個人操作的資金大小,就知道過去的成績如何了,
講太多都是廢話。
tany3472 wrote:
先說明,我不否認技術...(恕刪)


當然都是自學的呀

應該沒有人可以直接跟傑西李佛摩學習

您的做法(必須完全不能容錯)的情況下,沒有錯

但,應該是成功者的謬誤之一

持有兩年崩盤後才出清,例如宏達電

是否有討論過失敗的案例?

您請教了一位台灣的朋友

但,我學習的是,投資者日報創辦人歐尼爾

小弟猜想,您可能是沒有正確的學習技術分析,導致您對於每年抱持30~50%感覺很遙遠

但,如果您確定自己看股票100%正確

那,就不需討論,因為您已經是神的境界

以上
鈔能力 wrote:
您的做法(必須完全不能容錯)的情況下,沒有錯

但,應該是成功者的謬誤之一

持有兩年崩盤後才出清,例如宏達電

是否有討論過失敗的案例?

看起來只有投資全市場,才有比較大的容錯空間⋯⋯投資個股風險真的很高,一般人只看到成功案例,沒看到背後的隨機路徑~
鈔能力
鈔能力 樓主

同意

2021-07-29 11:01
lsw24444

可以投資20檔個股阿 不會20檔全掛吧?

2021-07-29 13:31
我就是愛拍照 wrote:
這個問題其實很簡單,就是用技術分析低買高賣,
只有在資金小的時候才好用。

資金夠大時,與其進進出出,
反而不如找對股票,安安穩穩的大賺一票。

一個人如果是高手,10幾20年下來,
操作的資金不會還在幾百萬,一兩千萬都還算太少。
看一個人操作的資金大小,就知道過去的成績如何了,
講太多都是廢話。


完全正確!
這是「投資格局」的問題。
我就是愛拍照 wrote:
一個人如果是高手,10幾20年下來,
操作的資金不會還在幾百萬,一兩千萬都還算太少。
看一個人操作的資金大小,就知道過去的成績如何了,
講太多都是廢話。


沒戰功
說自己多行都是沒用的

真的行
10幾20年累積的操作資金
真的是很嚇人的
「如果我們以為從過去就能看見未來,那最成功的人大概都是圖書館管理員吧。」-巴菲特

「多數選股者的表現比不上眼睛被蒙住、對著財經版上丟飛鏢選股的猴子。」-《漫步華爾街》作者 伯頓.墨基爾(Burton Malkiel)

「股票分析師的唯一價值,就是讓算命仙看起來還不錯。」 -巴菲特
鈔能力
鈔能力 樓主

您,好像不懂巴菲特,此外,也不知道墨基爾的職業

2021-07-29 11:33
我就是愛拍照

你又知道巴菲特認不認識墨基爾了?

2021-07-29 22:36
  • 1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2)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