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之道為何?
1 道 法自然
還是
2 道法 自然?
1者初心已失
2者方為道之極意
道之極意不過自然二字罷了,舉凡平仄押韻與否,以及詩意等等,若過度為之,乃屬人為,非是自然之道!
念茲在茲,望你警惕,初心莫忘!
給你出一題,看你怎麼回答:
簡潔扼要地描述,你與期魂之間的差距
參考解答:
偶得天眼窺期意,方知己身井中人
期魂小桑 wrote:
汝之道為何?1 道 (恕刪)
道之極意不過自然二字罷了,舉凡平仄押韻與否,以及詩意等等,若過度為之,乃屬人為
詩人作詩文,實乃雕蟲之技,微末之術,還勞大帝之心力,
專開此樓,對在下之恭維在此心領
近一年前,棋魂開樓,求一詩,三要點,各路英雄競集⋯
令期魂滿意的讚美詩句,一首詩要完整表達
1 無心
2 來去自如
3 卑微天下
前幾天,本道拔得頭籌,達成任務,也望各路英雄,來者可接
證期悠遊行
羽林紛落景依晴,終詣涅槃般若明;
遙看雲關情致遠,長懷水鏡晏神清。
在此期間,也在棋魂樓中,留下幾首,似乎不入大帝之目
如棋魂 心灰意冷時,曾打油一首
春秋不是無情夢,棋桑何需斷魂輕;他朝通貫意價經,忘我無心九思明。
在大帝 兵敗山倒畢業時,留一詩
江山。 覆滅
究竟涅槃生滅同,風塵並落水流東;江山俱碎蘭蕭盡,最是無情天地中。
也因如此,但覺棋魂眼界要求之高,不能以常人視之
尤其是作一詩,要代表大帝人生功業,不能以 打油布袋詩交差了事,
才有所提醒。

何期自性本自清淨,
何期自性本不生滅,
何期自性本自具足,
何期自性本無動搖,
何期自性能生萬法。
末法時期:
蕅益大師:
真能念佛。放下身心世界。即大布施。
真能念佛。不復起貪瞋癡。即大持戒。
真能念佛,不計是非人我。即大忍辱。
真能念佛。不稍間斷夾雜。即大精進。
真能念佛。不復妄想馳逐。即大襌定。
真能念佛。不為他歧所惑。即大智慧。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