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中午休息時間看到這則新聞發現好像還沒人討論中信高評級公司債(00772B)中信優先金融債(00773B)預計3月就要季配變成月配雖然我沒持有這兩檔但開了這先例後也許未來會有一些ETF跟上對我這種退休族來說雖然殖利率不高但穩定配息確實很吸引人假設有兩支類似的股票分別是年配息5%跟月配息4%我可能會犧牲殖利率選後者不知道大家怎麼看?
cinnamon coffee wrote:一年配12次,美股裡(恕刪)我知道美股很多我有買BND不過之前台股要買至少三支ETF才能湊成月配想挑到三支不錯又月份錯開的有難度若未來台股越來越多新出或現有的ETF改月配資產配置的彈性就更大對於退休族來說 資金運用更靈活我開文章也不是主要想討論這兩支股票是想說台股ETF總算邁出了月配的第一步好吧 看了前幾樓似乎只有我在意而已
我覺得本金很大的人滿適合買月配息的ETF。本金很大的人,如果一年領一次配息,會被扣健保費。改成月配息,讓每月配息金額低於2萬元就不會被扣健保費。譬如某ETF年化配息率是4%,如果本金500萬,一年配息一次,即20萬(要被扣健保費)。如果一年配息12次,每次1.66萬,就不會被扣健保費。本金小的小資族,則要考量:每次配息,都要扣10元匯費,一年12次就要扣120元。如果本金5萬,一年配一次,一年實領1990元。若改成每月配,12次下來,一年實領1880元。DOOF wrote:對我這種退休族來說雖然殖利率不高但穩定配息確實很吸引人
DOOF wrote:今天中午休息時間看到(恕刪) 關於月配息問題,退休族的確需要每月有現金流入。若只是希望每月現金流入,其實是可以自己規劃控制的。若投資金額夠大,買的標的就要分散,如此不但可避開風險也可能避開健保補充費。若投資金額少其實月配額更少,難道生活只依靠這少少的月配額嗎?投資就是要找殖利率高的標的,月配或年配根本不是重點。月生活費超過2萬元的話,若這2萬元皆來自同一投資標的,則每月會被政府抽健保補充費,月配的殖利率一定比年配差,然後稅負又高,其實月配是不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