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面臨中國大陸全面擴大政治、經濟、軍事與半導體科技實力,美國與中國大陸掀起貿易大戰,進而衍伸為科技大戰,美國針對中興、華為強勢祭出禁令,更加速大陸半導體自主化進程,使得美國政府相當憂心一旦爆發政治與軍事危機,相關供應鏈恐發生斷鏈危機,同時國防安全亦受到威脅。
近日傳出美國國防部鼓勵晶片業者在美設立半導體生產線,主要是因格芯(GlobalFoundries;GF)已放棄7奈米以下製程研發,使得美國更加必須仰賴海外生產的晶片,特別是台積電等台灣供應鏈。消息一出,也讓台積電是否將至美國設廠備受關注。
對此劉德音表示,台積電並沒有直接得到美國國防部的壓力,主要是在美國的客戶有來自美國國防部的關心。事實上,國防與商業用途晶片很大部分是重疊的,對於積極維持競爭力的晶片客戶而言,若轉回美國生產,整體服務與成本都是極大挑戰。希望能幫助客戶解決競爭力問題,同時協助其能兼顧美國國防部對於國安軍事的疑慮。
台積電對於赴美設廠一直都有評估,但短期並無此規畫,也沒有收購同業的計畫,最主要關鍵在於「成本誰來負擔?」。隨著半導體科技發展快速,現在也正在研發可追蹤的晶片,若有人更動晶片設計即可迅速發現,可以察覺控制有安全顧慮的產品,因此晶片產品其實無須在當地生產。
半導體業者亦指出,台積電赴美設廠事關重大,除了本身成本高昂外,如何創造當地供應鏈和生活圈是項艱鉅任務。以台積電2015年至南京設廠為例,雖然從動土到進機只花了14個月,並於2018年10月底正式宣布12吋廠進入16奈米製程量產。大陸政府積極為台積電解決水電、土地與人力等繁雜問題,加上大陸客戶規模不斷擴增,這是美國政府甚難提供的條件。
此外,台積電先進製程技術與研發根留台灣,在美斥資千億元再發展新製程技術是不太可能,因此如台積電所言,短期應不會赴美設廠,或許最有可能的是直接收購GF美國廠區,其他就看美方所釋出的條件誠意。

叫人家來設廠又不想出錢!美國想白吃白喝?這就是美國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