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新聞,怎麼會是三立播的?)
https://youtu.be/A3zGkjqsXTU


pqaf wrote:
中國主動調降關稅,只是跨出一小步...
過去地方政府用國家資本 大肆補貼各個產業( 太陽能,造船,鋼鋁,玻璃,PET,面板....),造成大陸業者瘋狂擴產,,產能過剩後,就不計成本的低價傾銷,嚴重打擊其他國家產業,和勞工就業.
這些違反WTO精神的貿易手段,若不盡快停止,歐盟美日各國仍會持續動用 反補貼 ,反傾銷的超高關稅制裁中國業者.
,...(恕刪)
Erichuangtw1980 wrote:
說得不錯,變相的補貼,沒有良性競爭,較劣的公司無法淘汰,優秀的公司無法勝出,反而對產業催生形成傷害。
—————————————
中國踩剎車 台灣太陽能產業該怎麼辦? 林宏文 2018-06-06 科技線上 達志
.......目前太陽能產能最大的國家就是中國,約占七、八成,台灣大約占不到兩成,但即使台灣前幾名的業者,規模都很難與中國相比。而且從十幾年前開始,中國大陸一直以政策主導太陽能產業,並且形成了一個全世界最奇怪的產業型態。
例如,一般來說,我們看到正常健康的產業,前五大廠市占率加起來通常可達到八、九成,但太陽能電池產業,前五大市占加起來只有三成,而且行業中的巨頭汰換得非常快,例如,若統計過去太陽能產業的前十大,其中有九家倒閉過,從大陸的無錫尚德,到德國的Q- cells、SolarWorld等,但有企業倒閉出局後,又有許多中國的新公司拿到補貼,前仆後繼地出現,所以產能一直供過於求,而且產業秩序無法建立。
此外,大陸許多太陽能公司不僅拿到政府補貼,虧損累累的企業也可以賺錢,更奇怪的是,中國的會計法則也完全與國際不同,別的國家以五年計算折舊攤提,但中國若停機不生產或虧損時,就可以不用攤提。在這種成本結構下,大陸太陽能產品即使被課徵三成反傾銷稅,成本還是比台灣公司低,也就不會很奇怪了。
這種奇特的產業現象,歸根究底,背後正是中國對掌握能源產業的極端心態,才會出現不計代價也要發展的產業政策。因此,中國的太陽能產業不需依循賺錢的資本主義法則,獲利不重要,資源投入是否有效也不必關心,只要能帶來市占率及就業率,國家與銀行就強力支持,這是典型中國社會主義的競爭模式,也難怪所有歐美日等企業全部舉雙手投降。....
atomco wrote:
感覺像義和團式的思想邏輯,就不能腳踏實地發展?最後歷史還是在重演,現在是用經濟打,經濟打無效,就是要動武了,看來八國聯軍又要重演。...(恕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