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看起來對於大部分的人來說,這個投資領域中最簡單的技術,居然有這麼困難
連分辨績優股都這麼的辛苦,連看穿一個衰敗的企業體都是這麼艱辛
簡單來說,當一個龐大的企業體從獲利,開始走向虧損的時候,這代表這個產業,或是公司經營方向出現了嚴重的問題
如果不是大破大立,置之死地而後生的大改變,是不可能出現什麼奇蹟式的成長的
該換掉的經營者就應該換掉,該淘汰的產品就應該淘汰,可惜的是,這種事情在台灣,很少見,在國外專業經理人制度下,出現大幅衰退,通常CEO就要走路了,台灣,嘿嘿,大部分的CEO都還在公司繼續走動
蘋果之所以死而復活
是他發明了ipod徹底改變聽音樂的方式
一舉讓apple登上了時尚流行的資訊新境界
而台灣的代工業,能夠有這種大破大立的能力嗎??
答案是沒有,換句話說,當整個營收盈餘告訴了您
某些產業已經是夕陽產業的時候,您真的不要再有太多期望了
以超級績效(金融怪傑其中一人) 米奈爾維尼 的定義來說,轉機成長股的定義,必須是盈餘成長達到一倍以上,或至少每季攀升30-40%以上
看看以下這些圖表中的股票的財報,到底是什麼環節,讓少數投資人,可以對他充滿期待的
投資這麼簡單,為什麼總是連分辨好公司這種基礎能力,都無法分辨呢??
股價絕對不是,只有盈餘跟營收這麼簡單,但是連最簡單的都不會,怎麼靠實力賺到錢.....
單純靠運氣賺錢的朋友,在這個大多頭的10年來,不管是用基本面分析,還是做夢分析,只要買進並且持有,基本上要虧錢的機率
微乎其微,會虧錢的,幾乎都是頻繁進出的朋友,因此,賺錢,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情
但是,當股市創了新高的現在,如果還誤以自己正在投資績優股,轉機股的心態的話
未來當大盤修正時,這些假的轉機股,絕對會造成您痛不欲生的結果
再論投資心理學
有位筆電大樓的樓主,曾經自己提過稟賦效應這個經濟學專有名詞
用艱深的經濟學理論來說明,可能很多讀者看不懂
我就用白話文的現實例子來說吧
該樓主,最近的評論是建議大家不要買進宏碁股票,因為他覺得現在是合理價位,不適合投資
但是,該樓主,自己現在卻擁有宏碁
這就是稟賦效應的最佳解釋
因為該樓樓主自己認為,他的宏碁是在14元附近買進,所以就算宏碁跌回20元,他也沒差
但是建議投資朋友,不要現在買進
這個矛盾的心理,就是投資學中最困難的稟賦效應
該樓樓主昨天持有宏碁的現價明明就是25元,跟大家站在同一個水位
也就是說,樓主現在賣掉,就是一股25元,只要他還要持有,他就是付出了現在價值的25元去等待
~~換句話說,該樓樓主,自己就是用25元的價位繼續持有中,但是他卻認為現在25元買進宏碁的朋友,眼光看太短了~~
再者,該樓樓主,在最近的回文中,提到,宏碁這兩年的第二季盈餘,是10幾年來從未發生過的大躍進
在我看來,該樓樓主宣稱觀察宏碁長達10年以上,怎麼會出現這麼離譜的言論(該樓資訊已更正,特此協助說明)
宏碁8年前才剛剛出現驚人的盈餘數字,說到這裡,我真的醉了
我一般來說,都是針對事情,不針對個人,我所要強調的只是,錯誤的財務分析跟預期,將會在空頭市場中造成嚴重的傷害
但是錯誤的財務預期跟分析,在大多頭市場中,幾乎沒有影響,當大盤大漲的時候,就算虧錢的公司,也會有比價效應
不論好壞,大家一起漲,這就是多頭
我可能解釋得不太好,如果有朋友可以幫我改進修飾的話,非常感謝
以下貼出稟賦效應的經濟學解說
稟賦效應或厭惡剝奪(英語:Endowment effect),形容當一個人擁有某項物品或資產的時候,他對該物品或資產的價值評估要大於沒有擁有這項物品或資產的時候。
這一現象常常用於行為經濟學的分析中,並與損失厭惡的理論相聯繫。由於稟賦效應,人們在決策過程中,往往會產生偏見,導致對於規避風險的考慮遠遠大於對於追逐利益的考慮,因此人們在出賣物品或資產時,往往索要比其本身更高的價值
共勉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