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BO 播放著喬治庫隆尼主演的電影、「型男飛行日誌:解僱篇」、看著各個年齡層的員工、聽到自己被公司解雇的那一瞬間、面對鏡頭、闡述這一刻自己被公司解聘的錯愕與看法、有不少看起來已經年屆半百或以上的公司職員潸潸而淚下、是演技還是人性真實的寫照、值得令人省思!
*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令人省思的關鍵因素在於我們的週遭環境、已經無可避免的產生了劇烈的變化、而我們這群上班族還是繼續自己的慣性思維、沒有任何改變、一如繼往!
曾經、「網路」只是一個象徵性的「名詞」、在我年輕的時候、它只是一個永遠連不上網的河流、數據機每天畢畢叫個不停!一旦有幸連結上網路、約莫5-10分鐘之後、你會有幸看著一張簡單畫素的圖片、非常緩慢而優雅的、漸漸呈現!
如今、「電子商務」演變成為一個「動詞」、徹底改變了產業結構、衝擊著傳統百貨產業、造成精華區域商鋪門店大量空置招租!少數人因此致富(淘寶、騰訊)、但是大多數人卻因爲商業生態結構重組、而被迫失業、轉換跑道!
未來、我們的生活中還會大量充斥著一連串的「動名詞」、也就是所謂的現在進行式!
「自動化」、「機器人」、「人工智慧」、「大數據」、「工業4.0」、「物聯網」⋯⋯一連串的創新、正在排隊等候進場、準備改變我們的生活、也將一舉改變我們賴以「就業」維持生存的未來!
這看法帶給我們什麼啟示?
當上述這一連串不需要「人」的大潮流與自動化發展趨勢、開始衝擊著你我的生活、各位如何還能以靜制動、以「不變」因應萬變、想像自己能夠安然的工作到50歲之後、甚至可以順利退休?
自動化的迷思、本文另一深層用意是提醒大家、當各位還有空來討論製造業導入自動化生產的同時、你是否已經準備好迎接未來可能的衝擊、一個含金量逐漸減少的勞務所得、一個可能沒有辦法支持你工作到50歲的企業生態、一個可能充斥著大量失業的未來!
回想個人自學生時代與就業工作以來、日以繼夜的學習各種外語、增強自己的實力、計畫性的轉換跑道、生涯規劃、其最大目的不過就是希望能夠43歲前退休、雖然我實際退休是45歲!
問題在於、來不及在45歲前退休的各位、一旦被迫換跑道、你確定還能找得到跑道嗎?
* 消失的地平線
這或許說明了「華頓商學院」的高材生、為何已經不再被「高盛證券」所鍾愛!因為一位電腦設計師、可以藉由撰寫自動化程式交易、輕而易舉的取代四位以上的華頓金童、花大錢自知名長春藤盟校MBA畢業、也只能服膺潮流與趨勢、改找其他含金量較低的工作!
自動化的本身就是一種剝奪、機器取代人力、勢不可擋!這或許也間接說明了台灣的薪資為何始終無感、含金量越來越低、服務業的工作卻始終缺工、年輕人總是感覺薪資低、勞碌奔波終日、卻看不到未來的那一線希望!
待續⋯⋯⋯⋯⋯⋯⋯
超級賽亞人0588 wrote:
HBO 播放著喬治庫...(恕刪)
職業的劃分源於分工的需求,分工源於發展的需求.人類從農業->工業->商業,即將邁入士(AI)業.這整個演變過程,就是人類生產力飛躍成長的過程.換言之,人類正透過工業革命形成一個全新的"腦力開發"的時代.
所以,AI與機械人的興起預告著人類生產力的量變到質變,這將是人類史上第一次能夠以終身學習為目標進行腦力的開發與探索,擺脫過往以工具的角度發展腦力的時代.在未來的數百年間人類將必然開始全球的"宇宙探險"時代,倚賴的便是全體腦力的升級.形象的比喻,過往的教育是開發PC,現在的發展著重在聯網應用,每個人都能獲得接入網路的權利並即時提供自己的創意,如同手機的應用降低了人類的專注力,但提昇了協作的效率.AI只是工具,如何善用這個工具將產生新的產業與應用,但之間必然經歷如2000年網路泡沫般的成長過程.
最壞的時代隱含著最好的機會,最好的時代孕育著最大的危機!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