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5%的殖利率是可以預期的 20年還本 從2011至今已經過了1/3週期
還記得當年8000點存股被笑 到現在大盤萬點持續一年以上
經歷了1/3週期 這七年的股利已經回收投入本金的1/3 股票帳面價值還是維持正數
以上經歷的種種回報與利潤 再次堅定我的信仰
但是最近幾年 也慢慢開始觀察發現我們的政府 正把手慢慢伸進來股利這一塊
首先看一下2018年的股利規模
新聞說1.5兆
再來看看台灣一年稅收多少
(106)年稅收實徵淨額2兆2,326億元
隨著台灣經濟停滯 人口減少 稅收逐年降低 開銷卻每年增長
每年政府看著1.5兆股利流入投資人口袋 卻只能靠很久以前的兩稅合一制度收一點點的稅
所以政府開始動股利這塊
所以政府一開始先首開先例 抽健保健康捐2% 帶來的影響就是 以後健保不夠 再抽3% 4% 5%
再來就是兩稅合一制度改變 首先是可扣抵稅額減半 再來是2018可扣抵稅額變成8.5%
依照本人實際紀錄 每年可扣抵稅額大部分都有10幾趴以上 此影響就是我可扣抵稅額減少 實質稅賦的增加

2016開始可扣抵稅額減少 剩下8%左右

再來就是政府為了解決低薪問題 也把腦筋動到股利這塊
股利如何解決低薪問題? 請看新聞
理論上 上市櫃公司 都要能賺錢 才有辦法申請上市上櫃
既然大部分都有賺錢分股利 公司應該把賺的錢先給員工加薪 而不是發股利出去 <--這就是政府的思惟
所以對於我來說 我的定存收益 正慢慢被侵蝕
政府政策的影響是逐步的溫水煮蛙
身為懶得買股賣股動來動去的定存股信仰者 也不得不慢慢移動我的資產
目前想的到的方向就是往美股前進
另外就是政府無法抽到稅的地下經濟 如房地產出租
這兩部份我目前正緩慢在學習 也分享我的觀察給大家
記者要抄沒關係拿去抄 我就是要告訴政府我們存股族已經知道你們都在動股利的腦筋
你們繼續挖股利讓投資環境繼續惡劣下去 只會讓我們存股族跑到另一個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