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海....相信大家都很愛他....但近期對他又十分的痛心.....
其實就我個人小小的觀點來看...看過後相信大家會十分明白
鴻海從電子零組件起家....零組件有什麼特點?? 單價低....利潤低....相對給的本益比也低
尤其連接器...台灣的連接器廠商多到數都數不清....門崁也低...競爭多...就看大單誰拿到....
好....那鴻海能越來越大的原因??? 就是不斷的併併併...併....不見的是壞事....看看大聯大....那樣的併法是好的
鴻海一開始的併法也是好的..國電併完下市....但慢慢的越併越多...同產業的公司也越併越多間...但同產業的並沒有再併成一家....
久而久之...總是無法人人都顧的到吃的飽...就會有孤兒出現....然後....開始虧損....竟而讓鴻海認列虧損
併.....如果通通下市 成同一集團...就如同大聯大一樣.....這樣才能集中火力.....當然一定有人說
同集團兄弟登山各自努力....反而能擦出不同火花.可以拿到更多的訂單..就如同宏碁緯創..一個品牌一個代工...想要兩個通吃
...但......這沒有一定對錯....
不過....我知道千古不變的道理就是....不要想通吃...想要通吃最後一定是最慘的那一個......宏碁緯創現在????
不要和我說和碩華碩.....華碩能飆之前那一波是因為他提早轉型介入手機....不像宏碁這麼慢...和碩也沒好到那去
其實合併下市...我覺得是最好的併購方式....
但看看現在.....一堆都是分割上市???為的是什麼???不就是把賺錢的分拆出去...如此圖利大股東嗎
而原有股東反而股權被稀釋.....為了要上市大股東必需降低持股...而如果賺錢切出去那家的eps無法100%認列因為持股被稀釋
了...那鴻海的eps肯定越來越少....所以我對分割上市的公司一向沒有好感.....聽他們在鬼扯一堆理由...
我就是覺得分割上市的大多是公司有問題的.....如此鴻海已經從上述的幾點裡面被扣了一堆分了
1.併了一堆..但太雜亂越來越沒有整合
2.分割賺錢的出去..因降低持股數而無法100%認列獲利
再來...他的客戶全太過集中....這種不是大好就是大壞...就不多說了...
郭董也知道...只有品牌才能賺的多賺的快有價值....所以近期不斷的發展品牌....不過要讓垂死的品牌起死回生...也不是這樣容易的事...尤其愛打低價戰的公司..品牌價質也高不了多少的....
再說...又是永齡..又賣菜..又是人蔘....我覺得已經到了一種...可能不知道要怎麼繼續維持鴻海帝國命脈的狀況了
未來的大餅....畫的很有目標前景.....但...對投資人來說...最大最大最大的問題在於
未來的這個餅....多久會發效???? 然後發效時....又會是在那一家公司發效????????
這才是最大的問題...
回到股價
鴻海成也外豬敗也外豬.....外豬買他就漲...賣就跌....其實外豬就是買買賣賣賣賣買買.....
在外豬想要提款的當下要他漲不容易的...但是如果股價一直跌不下去...似乎就是一個可開始進場的點
看營收...說真的沒意義....營收高賺的也不一定多...像去年q4一樣....讓人暈倒..
就我個人看法現在的價位其實是很不錯的....80元以下我覺得是個中長線可佈局的點.....至於短線來看...說真的...就看外豬何時想轉買他就會漲.....不過以我個人來說 我覺得他75-76元才是個好買點....不要以為他不會來喔
歡迎大家一起討論發表看法
每日Ccc wrote:
鴻海....相信大家...(恕刪)
小弟認為樓主說法的確有些道理,尤其是富聯網,真的看不懂這樣的電商有何利基?網頁設計有點簡陋,品項與價格又不具競爭優勢,每年新聞都在炒作股東購物金幾萬又幾萬,但個人覺得實用性不佳(我覺得若是真要回饋股東,應該是直接發股利或股息,不然就是富聯網不限品項或結帳金額的購物金),與其自己養個小平台,不如與其他大電商合作或許還比較有效益。
另外,小弟有幸與某兩家鴻海關係企業接觸,發現員工與基層主管都很像公務員,而不若小弟想像中軍事化管理,嚴謹而具備積極性。
再早幾年與鴻海母公司RD交手過,兩個RD(一個小RD,一個RD主管)在意的問題不外乎就是"交期"與"價格",只要討論到Design的部分總是告訴小弟公司無法變更,而每次來開會討論時,都是先說COST必須降到多少,然後再說Design部分須維持現狀,要求小弟公司必須設法找出解決的Know How。那個案子最後當然是告吹,因為鴻海整個專案團隊根本說不出後續量產的數量,也無法提供任何設計變更的支援,而整個過程RD就像是傳聲筒,僅能不斷告知成本要壓低到多少,無法替原設計或小弟公司做任何變更,也無法提出任何實質的建議或協助,最神奇的是,最後這個專案(功能)竟然在半年後,陸續出現在其他非鴻海代工的廠牌上,而某鴻海子公司又再度來詢問合作的可能....
以上經驗讓小弟認為,鴻海畫的大餅,有部分好像就是有在動就可以,要網通就入主個小電信,要電商就弄個小平台,要廠牌就創個平價大電視,不求成大事,只求有做事,而基層員工與主管給小弟的感覺也恰似如此~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