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刪除

刪除刪除刪除刪除刪除刪除刪除刪除
2018-06-30 22:15 發佈
ibmb7613 wrote:
恆耀競爭優勢:75%...(恕刪)


逃難潮?

看這種線形…還沒到底
這檔我跟華棋一起看

85預計進場炒底
這檔股票我記得是去年打入特斯拉以後
一路從80 90 往上拉的
曾經拉到140左右
我在125的時後還買過
當時小賺出掉後就沒再碰過
它後期的量太小
比較沒人關注吧
特斯拉:僅與不到10家供應商洽談零件降價事宜
MarketWatch報導,特斯拉(Tesla Inc.)發言人透過電子郵件表示,談判是採購過程當中的例行公事,隨著Model 3產量的逐步拉高、特斯拉將處於更有利的地位,現在是提升此一領域競爭優勢的好時機。發言人還說,特斯拉專注於實現更可持續的長期成本基礎、而不只是為本季爭取一次性的降價,這對特斯拉、股東和供應商都有好處,供應商將受益於特斯拉不斷攀高的產量和未來的成長機會。
發言人說、與供應商之間的任何變化都將改善特斯拉未來的現金流,但不影響在第3季實現獲利的能力。他說,與供應商的討論完全集中在未來的零件價格、設計或工藝變化上,目的是為了要降低未來的成本結構、而非針對資本支出項目進行追溯調整。
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Elon Musk)於美東時間7月23日上午2時45分(台北時間7月23日下午2時45分,見圖)推文表示,只有實際適用於第3季(以及未來)的成本才會納入計算、將過去成本結餘應用在本季是不正確的。
CNBC報導,特斯拉發言人7月23日表示,公司僅與不到10家的供應商洽談降價事宜、主要針對的是2016年起展開(但目前尚未完成)的資本支出計畫。
華爾街日報(WSJ)7月22日報導,特斯拉已要求一些供應商退還之前所花費的部分款項、以協助它由虧轉盈。
----------------------------------------------------------------------------
恆耀第二季起獲利恢復正常 第三季完成收購廈門子公司 單季eps上看3.5
全年超過8元 特斯拉利空壓盤 100以下都是買點
公司發的CB 全被大股東認購 已在美國買地準備建廠
霸氣 有眼光 有企圖心 吳榮彬就是年輕版的郭台銘

恒耀我認識10年,只能說100元以下買應該不會後悔
台灣汽車螺絲螺帽廠過去都是OEM代工廠
今天恆耀要打破這個規則直接售給車廠,那要自己負責
1.庫存
2.歐洲的人事費用
3.過去給恆耀單子的中間商,不會再給你做了

我不覺得直接售予原廠是最好的方式
因為你打破了這既有的規則,有被轉單的風險
另外友達之前併購西門子之鑑
歐洲的人事成本是高的驚人
過去可以零庫存,現在的庫存要自己負責
透過收購來墊高營收,則要注意負債比

總結,有比他更優質的扣件廠
kemk888 wrote:
台灣汽車螺絲螺帽廠...(恕刪)

我不覺得直接售予原廠是最好的方式
因為你打破了這既有的規則,有被轉單的風險

規則是人定的 總要有人來打破這個先例
歐洲的人事成本是高的驚人
過去可以零庫存,現在的庫存要自己負責

這也是公司正在努力的方向 除了美國
已經都在地化生產 免去層層剝削
給原廠的報價絕不輸一二線供應商
重點是與原廠協同設計 直接試樣
較供應商拿到設計圖再外包下游廠商試樣 更有效率
總結,有比他更優質的扣件廠
全世界目前能量產車用鋁合金扣件只有兩家
同規格扣件 鋁比鋼輕了2/3
電動車最看重除了電池 就是車身重量
零組件鋁鎂合金是未來趨勢
不同金屬熱脹冷縮係數不同
零組件用鋁合金 會盡量避免使用其它合金的扣件
任憑你產品再優質也沒用

關於跳過一、二階供應商,提供另一個想法,参考看看.
歐美汽車業之螺絲螺帽供應商,絕大部分都是未上市/家族企業,普遍面臨接班人問題,有聽聞數家歐美螺絲廠、進口商的第二代無接班意願,因此有出售意願.
恒耀之Eska,世德近期投資之標的都有這樣的情形.
所以原本之tier1、2客戶是否會轉單,看起來沒有絕對的達案.
恒耀當初購買eska主要看重2點,即直接接觸車廠與掌握鋁螺絲技術,歐洲成本重,不求歐洲廠賺大錢,只要不造成負擔就好.
連歐洲第一大廠Nedschroef年營收6億多歐元3年多前都賣給阿陸仔
可以看一下2066走勢..就知道8349算還好的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