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誰說,11000很高,我根本看不到,由於我有近視,指數又漲到天上去了,遠到我看不到..........
這篇文章,只是要用我自己的觀點去分析現在的11000跟90年代末的10000有什麼差異
過去,90年代末,台灣搭上資訊業起飛的浪潮,上市公司,每年配股後繼續大幅成長的公司,滿地皆是,要怎麼形容有多強呢?
股齡少於20年的可能不懂當時的盛況,還權後EPS成長率,低於30%的都算爛公司,這樣您可能會清楚一點,所以當時的高本益比,是加計未來成長率的
也就是拍照大說的PEG,我強調一下,我雖然很早就在使用這個觀念,但是這個名詞我從拍照大第一次得知,有這種專業說法
在前幾天我審閱完全體台灣上市櫃公司財報之後,發現EPS穩定成長的公司幾乎找不到
穩定成長必須強調
因為有朋友會說,哪有,有好多公司轉虧為盈,我必須說,穩定成長
這些轉虧為盈的公司,沒有良好的獲利習慣,很快就會再轉盈為虧了
穩定成長,才是真王道
更何況,現在幾乎不配股了,都是配息,年輕的小朋友們,有人知道,當時台灣從配股轉成配息的時候,出現多少失望性賣壓嗎?
換言之,股本沒有膨脹之下,現在的財報居然連要求EPS微幅增加的可能性都沒有了,
~~您就知道,現在的一萬點,跟過去比起來,高嗎????~~
簡單一句話告訴大家現在的狀況,過去台灣是由於經濟快速成長所造成的萬點行情,這次卻是純粹只是本益比調升的行情
本益比沒有絕對高低的合理區間,是由當時人們興奮的程度所決定,依照彼得林區說的,本益比是可以確定公司幾年可以回本的重點
本益比10倍,公司能夠回本,換算72公式 72/10 年報酬7.2%
本益比20倍 年報酬3.6%
20倍本益比這個報酬率,您是老闆,滿意嗎?
賭上身家開公司,只有3.6%報酬......
以上有問題或反對意見的朋友可以發問,我儘量每篇主題縮小,方便討論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