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魔咒!逢外幣就輸?!【澳幣儲蓄險六年期】-大家來談談看法

最近剛好有理專介紹商品,想聽聽各位過來人的經驗,也為之後精打細算的小資族作個參考。

先說明一下個人背景,小弟近32歲,小小上班族。住家裡花費少。每月薪資均可實存。(生活費就用目前基金配息支付)。未婚。試算一下明年起,主動+被動收人約100。不會買車。但能力足夠時想買房。

再來說明這次的商品:國泰人壽澳多鑫澳幣終身壽險
澳幣儲蓄險,六年期,澳幣進澳幣出。

有興趣的原因:
(1)目前澳幣匯率正逢歷史上偏水位(十年平均27、現在在23上下)
(2)手中有筆閒置金,想投入房產但遠遠不足,因些想先找其他商品,先做近五年的規畫。

理專說明:
(1)分六年,最低門檻是約一年換算5萬4臺幣(以現在的匯率換算)、往上就是看預算是多少。若年存23萬臺幣以上有額外1%的保費優惠、46萬以上是2%優惠。再往上是都ok,只是最高就是2%高保費優惠+原本就有的1%轉帳優惠。

(2)針對商品分析、在匯率不變的情況下以一年46萬5來說、6年共279萬、第6年滿期後若需要動用可領回298萬8、多了19萬6、換算這6年的複利是1.94%、若不需要動用、之後每年固定3.1%複利。如果滿10年可領回339萬4、比當初的成本多了60萬。

(3)除了固定複利外、我認為很有機會再賺到匯差、原因在於世界兩大強國的政策:中國正在推行一帶一路,美國也積極擴張基礎建設加上印度的崛起,這都將會長期的刺激鐵礦砂的需求,對於世界第一鐵礦砂供應國的澳洲來說,匯率往上的機會增加.加上澳洲準備走升息循環,會加速澳幣往上的趨勢、我們不能預測未來的匯率、但是絕對值得期待的!

(4)滿6年滿期的匯率只要比我們換匯的平均成本多1元、前6年換算變成3.16%複利、可拿回311萬7、多了32萬5。假設遇到最壞的情形、匯率不如預期、還有每年3.1%的複利做靠山、最後儲蓄險畢竟要滿6年才動用、所以建議用閒錢來規劃、身邊還是要留一筆緊急備用金在身邊、對你來說是比較好的。

P.S 目前澳幣1年定存約1.6%,匯率約22.9


商品的部分說明完畢,為何標題會這樣下?有圖有真相。
這也是為何小弟想請各位理財過來人賜教,小弟不想重蹈外幣的覆轍啊~~~~

2013/06申購的【聯博-全球高收益債券基金】
魔咒!逢外幣就輸?!【澳幣儲蓄險六年期】-大家來談談看法

2014/04申購的【貝萊德美元高收益債券基金、瀚亞美國高收益債券】
魔咒!逢外幣就輸?!【澳幣儲蓄險六年期】-大家來談談看法

也許有人會認為聯博那檔基金,至今投資效益尚可,但聯博有那筆有一半是用外幣計價,那筆外幣當初是以32.89兌換為美元的…
貝萊德和瀚亞就不多說了…唉

小弟的外幣之路不僅於此,如去年小弟用50萬台幣買進日圓,0.2793…。如今…唉。

版上雖大部分都月薪破十、30cm
但應有一小部分人和本魯一樣,年齡3字頭,7年級中段,對房市有興趣但資金遠遠不足,轉而望向其他金融商品,所以懇請各位大神不吝指教、讓我們少走一點冤枉路。



魔咒!逢外幣就輸?!【澳幣儲蓄險六年期】-大家來談談看法
2017-11-29 11:19 發佈
月配息的意義你可能還不懂
如果你買房是為了出租的月流量,你可還會在意房價的漲跌0..0?

澳幣當初我想買時稍有研究,希望有幫到你一點點
你提到的建設的確是會帶動原物料上漲
但是澳洲還不僅僅是原物料在出口
既是出口國家,可能幣值漲跌與台灣一樣兩難
幣值漲跌應該也不僅是看他出口量
那是我看了很多資料,發現澳洲是人口紅利正成長的國家
很多國家都已經面臨少子化、人口老化的問題
但是澳洲卻沒有這樣的問題喲

後來我沒有買是因為我知道到期我一定要換回來
因為我是有目的在存這筆,沒辦法等個萬一幣值是跌的
基於這個原因,後來沒有選擇澳幣
樓主可以想想這筆你要做什麼用
我相信遲早有一天會漲
但是漲在你到期前,還是到期後?
如果不如預期,是否還能繼續持有之類的
您好,月配息概念就是每月配息,但配息來源可能來自於本金,本金若因波動而減少,當月的配息就會下降。
目前小弟的貝萊德、瀚亞美國高收益債券便是陷入此循環。

其實當初也是完全不懂,誤信理專推薦就投入了。如今基金/外幣有了最淺顯的瞭解後,反而都不太敢碰了。

您對澳幣的漲跌比小弟深入瞭解許多,我算是完全沒研究。

其實也有想,不如就存個幾年錢,幾年後(待房價的谷底或低點)直接當頭期款(台北或台南店面)。

因為看到身旁,早年有投資房產的,沒一個賠。而玩股票/基金的,要不是虧損出場,要不就是尚在浮沉…


找一個跟你比較近的來比較

理專的這份我可能會叫你先多比較先

你先看一下從2013年六月到現在四年了你的投報率20%來算,你平均年報酬5%!
從你的文章來看你有想到賺匯差跟利息,但你沒辨法在你急需的時後去認賠殺出!

以你為來要投資買房子為目標穩定成長來看!我會請你直接買台新金特(股票) 一年/4.75%

澳幣跟南非我也有持有,但成績並沒有美金那麼好看,但目前還是在定期定額投入中
打算澳幣為匯差漲回來後賣出,持有時間長期規畫,南非為旅遊基金,短期規畫,利息拿來玩

所以你狀況我不建議你再投資外匯了,當然要想有夢想些,風險也會變大些!

dog132622 wrote:
轉而望向其他金融商品


方法其實很多,講一個簡單又容易上手的給您參考參考。

1) 看這個站
http://topforeignstocks.com/2017/01/11/dividend-yield-by-country-as-of-january-2017-chart/

您可以看到,每個國家的股市,在今年初的時後,過去一年大約配了多少息。

2) 配合這個站

https://tradingeconomics.com/stocks

一個個市場點進去看,選最長的週期來看圖,您可以看到哪個市場正處在歷史高點或低點。想要危機入市,當然選最少從高點折了一半以上的市場來進場。雖然不是全然沒有機會,但一個國家的股市要完全毀滅,其實沒那麼容易。當然了,如果真的覺得那個國家沒希望了,必死無疑,那大不了就選擇不要投資它就是了,畢竟可以投資的國家那麼多。

3) 接下來,看這個站

http://taxsummaries.pwc.com/ID/Withholding-tax-(WHT)-rates

您可以找到配的息預計會被扣幾%的稅 (Withholding Tax),這是個比較複雜的議題,可以自己慢慢去深入研究研究。

4) 再來您需要決定要如何進入這個市場,想要投資「一個國家」最簡單的方法就是買追蹤那個市場的指數商品,(指數期貨、指數基金、ETF 都可以)。每種商品使用的技巧要自己深入去了解才能取得最大的利益。

5) 以 ETF 舉例,這時您會需要一個可投資海外 ETF 的帳號

看是要直接去國外券商開戶 (Interactive Brokers, First Trade, TD.... 等等)
或是透過銀行或券商提供的 ETF 來買賣
或是去國內券商開立複委託帳號來買賣

各有各的優缺點 (語言,手續費,遺產稅,資金安全...等等,都是考量的重點)

6) 然後應該就是選一國,一直買,一直買,尤其是越買越便宜的時後更要不斷的買,買到有一天變賺的了才能考慮不再買,然後等它拉開獲利,等您覺得賺得夠爽了,再出清,再換一個可以危機入市的國家來買。出清的時後,萬一部位太大,就要考慮海外所得的問題。且如果只把資金放單一國家不放心,那可以多挑幾個國家的市場來分散風險。

自問心臟夠不夠強啊? 希臘敢不敢碰啊? 卡達敢不敢碰啊?

一般來說是透過美國股市的國家型 ETF 來投資該國,英國、德國、日本、新加坡,香港和台灣股市也有些選擇,但就是沒有美國的貨色齊全又交易量大。(不過美國也不是全然最好,它的稅制對外國人並不太友善)。

7) 如果不喜歡要這樣挑三撿四,然後選幾個來長期抗戰,另一種很多人使用的方法就採全球股債平衡配置的方法。反正看自己的個性喜歡哪一種風格,仔細研究後若喜歡那風格就可以上了。

8) 至於外幣保單哦,跟您說,買保險其實就兩種主要功能而以,第一種就是買保障,第二種就是節稅 (留遺產要扣稅,所以有些人會買些保單當做財產轉遺的手段,不過這種做法限制越來越多了)。至於想要買保單當投資,個人是覺得,您還是專心想想怎麼靠自己投資比較實際吧。

9) 如果喜歡固定配息的商品的話,就長期來說,這類商品獲利其實比股市低。若仍堅持要這類商品,怕風險就去找投資級債券的 ETF 買,想要高點回收可以考慮非投資級的債券 (也就是俗稱的垃圾債,又稱"高收益債")。

10) 順道一提,投資海外商品,其實同時在賭兩個東西。第一個東西是物件本身的漲趺,第二個東西是對換匯率的漲趺。想要完全避開這種風險最直接的方法就是直接用該國貨幣買賣該國商品,但這樣管理上很困難。所以大多數的人應該還是就只用美元或少數幾種主要貨幣來做計價標準吧。

如果在台灣用複委託去美國股市買希臘 ETF ,那賭的可是,希臘指數漲趺,加上歐元兌美元的漲趺,和美元兌台幣的漲趺,加總到最後,才是您台幣最終的損益呢。
臭琳呆 wrote:
月配息的意義你可能...(恕刪)


忍不住跳出來說一下,只針對"事"提出看法

"月配息的意義你可能還不懂
如果你買房是為了出租的月流量,你可還會在意房價的漲跌0..0?"

嗯..."月配息"債基 用 "買房出租" 來比喻 ??

媒體/網路 ... 洗腦了嗎 ?

另一種是 "月配息" => "現金流" ?? 活到老領到老 ?? 當真如此 ??

針對"高收債"的"獲利來源"與"風險",持有者到底有幾個知道 ??

以上三個問題,樓主先明確的了解比較好.


"澳幣當初我想買時稍有研究"希望有幫到你一點點
你提到的建設的確是會帶動原物料上漲
但是澳洲還不僅僅是原物料在出口
既是出口國家,可能幣值漲跌與台灣一樣兩難"

一切都是媒體/網路...etc

為何過往"紐,澳"幣"定存"與"避險"的概念現已經不見了 ??

沒有媒體/專家 討論對吧! Why ??


最後,關於樓主的"高收債",也是台灣最熱門的標的,個人還第一次見到"貼圖"

2013/6 至今報酬率不到 20% , 年化不到 5%

奇怪,怎比起網路or媒體所述的 7~9% 有所差異 ??

"風險"與"報酬率" 相當嗎?! 似乎也未見人討論咧!
投資海外基金,匯率比淨值重要,你投入的時間點剛好是台幣走弱時,問題不在基金,而是現在台幣太強,我若是你,有對等資金,我會再投入,因為匯率跟淨值都在低點。澳幣匯率太難捉摸,真要買要確定探底……不如買美金商品,多的是投資機會
既然說是澳幣的低點
為什麼不買一次繳的就好...
恬適生活 wrote:


忍不住跳出來說一...(恕刪)



對的,我的資訊都是不斷google再google
不斷爬文再爬文
也是為了爬文來到這裡的@@
你這麼一說我好像有點領悟了
真的非常謝謝你

dog132622 wrote:
您好,月配息概念就是...(恕刪)

果然是身在其中,才懂的現金流的狀況
那關於月配息我又被誤導了
本來還想有一筆資金的時候可以投入
看來是要再繼續潛水在茫茫文海了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