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究竟誰該買壽險? 又該怎麼買?

本篇適用對象為:有家庭或有父母需要奉養的一般消費者。
若你是單身族群且無需奉養父母,本篇可能對你來說收穫不大。
但是其中的觀念或許對你會有所收穫。

-------------------------------------------------------------------------------------------

風險其實會隨著年齡以及各種因素做變化
而本篇要談的就是很多人常常忽略的險種-壽險
壽險對一個家庭來說絕對是很重要的,它保障發生事故時,轉嫁家庭所喪失的收入來源損失以及隨之而來的財務壓力
例如一個正值壯年人口,身負家庭經濟責任的人,若身故將會使得家人喪失他的收入來源
而這個收入來源本來是要用來支付生活開支、教育費用等等,甚至原本家中的房貸、車貸也是要仰賴他
家人如果不能填補這未來幾百萬甚至上千萬的財務缺口,那麼可能造成家人吃飯、居住都將出現問題
媒體上常撥放祖父母失去工作能力依然要扶養孫子女以及眾多弱勢家庭的的新聞,就是未重視壽險規劃的結果。


保額需隨著家庭責任而調整

因此壽險是否投保,在於家人是否需要仰賴此人經濟上的供給或是需要提供照顧。
通常是針對已成年,需要養育小孩或是奉養老年人的家庭支柱者,也就是需要背負家庭責任的人。
然而隨著年紀變化,我們的家庭責任也會變化,當責任增加,則保障就要隨之增加
反之當孩子漸漸成年擁有工作能力、或是父母逐漸老去時,我們的家庭責任會慢慢下降,那麼保額也要隨之調整
如同下圖的變化:
究竟誰該買壽險? 又該怎麼買?

從上圖可以看到小孩子不需背負家庭責任,所以不需要壽險保障。
但是隨著年齡漸長保障慢慢提升,自己孩子出生又要奉養老年人時,壽險額度需求達到最高峰
當孩子逐漸成年時,父母的責任額也就逐漸的降低,而父母的保障則應當慢慢降低為零

我再簡單舉例:假設零加乘35歲,小孩才5歲。
那麼,當零加乘35歲時因疾病而身亡那小孩可能要去賣玉蘭花了。
但是當零加乘60歲時,因意外立即身亡,那時小孩都已經大學畢業且有工作能力。
他除了難過一陣子外,絕對不會對他的人生有太大的影響


壽險究竟該買到多少?

依保險事業發展中心統計,2016年底台灣平均每人擁有2.4張壽險保單,但人均死亡給付僅約56萬元。
若以每人擁有2.4張壽險保單,再乘上56萬元的保額,每人壽險保障約是134.4萬元,
而壽險投保族群主要集中在20歲至50歲左右,約占總人口的一半,推估每人的壽險保額是268.8萬元。
扣除了喪葬費用,238萬也不過讓一個家庭替代原有的生活開支3至6年而已,更別說若背負房貸的話可能就遠遠超過這個數字。

那麼到底壽險保額要多少才夠保障?
既然壽險是為了替代未來的生活費用以及各項負債支出,那麼我們可以用一個簡單的數學公式來計算:
需求保額=(生活費X需持續時間)+教育費用等其它未來性支出+所有負債-現金儲蓄

舉個例子:
一個35男性,小孩才剛出生0歲,父母正值退休年齡,預計至少負擔小孩到大學畢業22年,每月的水電、生活費等支出大約需要2萬元。
父母則每個月要提供1萬元的孝養金,估計可能要奉養20年。目前尚有600萬的房貸還未償還,國中以下以公立為主,高中與大學的基本學費保守估計要200萬,目前身上的現金存款大約還有100萬。
開始計算:
(2萬 X 12個月 X 22年) +200萬 +(1萬 X 12個月 X 20年) + 600萬 – 100萬
=1468萬

若依照現在社會大多都是雙薪家庭的狀況,夫妻按照各自收入能力,家庭支出比例各占6比4。
那麼這1468萬的保額需求,可以分配為男性投保881萬,女性投保587萬。
若要算得更仔細,可以再扣除勞保的喪葬與死亡津貼,勞保年資滿兩年以上可以給付5個月的平均投保薪資再加上30或40個月的平均投保薪資。
一般人大略還可扣除100萬出頭的保額需求。
以上的案例是一般家庭常見的,所以壽險保額通常最少要500萬左右比較足夠。

但隨著年齡增長,小孩離成年的時間慢慢縮短,房貸也逐漸繳清,保額也可以慢慢降低
假設經過了5年,小孩還剩下17年就大學畢業,父母預估剩餘奉養時間也縮短到15年,而房貸也剩下15年繳完(假設當時餘額剩400萬),因此再套用上面的公式重新計算,整個家庭的壽險保額大約只剩下1088萬即可。
因此,千萬記得壽險保額絕對不是一輩子不變的,定期檢視調整保額,才能確保每個時期保障足夠,又能節省不必要的保費。
(保單健檢,建議每5~10年請業務健檢1次)


無經濟收入的家庭成員亦需要壽險保障

前半段講的都是有賺取工作收入之人,但其實還有兩種例外,分別是:
1.提供勞動服務
例如家庭主婦,雖然沒有直接提供收入給家庭,但主要的職責就是照顧小孩或其他家人。
倘若家庭主婦這個角色不在了,必然會影響經濟支柱的工作狀態,可能需要放下部分工作來照顧家庭或是需要請保姆、看護來照顧家人,進而多出了一筆開銷
因此這樣的角色在計算適合的壽險保額時,則通常是以(照顧費用X預計照顧的時間)來做計算。

2.將來即將提供收入
例如剛踏出校園的社會新鮮人,在現在的社會不乏出現父母竭盡所能、盡心栽培子女,為的就是讓子女功成名就。
甚至期望未來能夠仰賴子女的收入,若子女不幸發生事故,那父母先前的栽培與期望就成了一場空,資金與心血都投資到小孩身上,老年的生活堪慮
但因父母通常當下還有工作能力,對於擁有資產的情形、工作狀態等因素,
無法明確計算。
故剛出社會的青壯年我大多估計是建議投保100萬~300萬不等的額度,至少對於父母老年有一個基本的保障
(需視父母經濟狀況而定,此數額只是參考)


該選擇哪種壽險?
既然壽險是一個需要定期檢視的保險,那麼當然用定期險來規劃是比較合適的。
目前業界的定期壽險主要分為兩種:長年期定期壽險、一年定期壽險
長年期定期壽險保費在投保期間都是固定的(平準費率),有10~30年期等不同保障期間商品。
而一年期定期壽險保費則是會隨年齡調漲(自然費率),我個人推薦投保一年期定期壽險

因為長年期定期壽險其實是把未來的保費平均在每一年繳交,也因為前期多繳了一些保費,把預計產生的利息扣除,所以看似累積總保費比一年定期壽險略低一點,但其實客戶把多餘的預算拿去儲蓄,意思也是一樣的。

曾有客戶提問,一年定期壽險費率會隨著年齡調漲,年齡越大保費壓力將越顯沉重
關於這點,其實不適用在壽險身上。
就如同我前面所說,在正常情況下,家庭責任是會隨著時間而慢慢降低的。
因此雖然費率會隨著年齡調漲,但保額依然隨著年齡降低,其實總保費是不太會增加的。
這樣反而可以在有限的預算內能確保不同時期的保障都足夠

而我會推薦一年定期壽險的另一個最主要原因就是保費預算較低
因為我們保額需求最高的階段,剛好也是我們家庭責任最重、經濟負擔最重的時期,如果光壽險就佔據了相當的保費,將沒有太多預算做其他規劃


最後也提醒各位,若預算上真的無法買足您所算出來的保額需求,也千萬不要勉強,一切量力而為。
切記不要讓保險大大影響到你的生活,這只是本末倒置的行為。




若本篇對你有所幫助的話麻煩請幫忙推文回覆或分享出去。
因為我會希望把正確的資訊分享給各位。
畢竟這花了我很長一段時間做整理、編輯。
謝謝。


若還想多了解一些保險資訊,歡迎參觀我部落格。
2017-11-26 8:11 發佈
文章關鍵字 壽險
我朋友是精算師,不買壽險,壽險最不划算!

Anson666 wrote:
我朋友是精算師,不...(恕刪)


不然請問要買什麼險最划算?
還有什麼東西可以解決我們萬一太早走無法照顧家人的問題?
買東西一定有人賺一手,所以沒什麼划不划算的問題,就看你有沒有這個需求而已

cdfkt wrote:
本篇適用對象為:有...(恕刪)


我很認同,但我會認為那僅較不適用於收入存款超過億的家庭。畢竟賠的也不會是太多。
Anson666 wrote:
我朋友是精算師,不買...(恕刪)

他說的應該是終身壽險吧?
但我們一直不用第五回生命表真的是…
擔心然後前很多的
cdfkt wrote:
本篇適用對象為:有...(恕刪)
精算師算得出來每天有誰會GG嗎?來列個名冊吧
不然算一下他自己活多久好了,

那買車也不用有安全氣囊啊,到汽車報廢時,大部分氣囊都沒爆過啊,
保障都是有備無患而已


Anson666 wrote:
我朋友是精算師,不...(恕刪)

cdfkt wrote:
本篇適用對象為:有...(恕刪)


儲蓄險不就是壽險嗎?如果擔心經濟的週期風波,都適合啊。
decisiveman wrote:
儲蓄險不就是壽險嗎?...(恕刪)


儲蓄歸儲蓄,保障歸保障,投資歸投資。
這三個麻煩分開來會比較好。

儲蓄險雖然也有包含身故理賠,但是用那筆保費來買定期壽險夠買破千萬了。
故通常談到儲蓄險時,我多半只跟保戶說著重在解約金的部分。
身故金那個只是保險公司為了符合法規而設的。
保險疑問請GOOGLE:【加乘保險-零加乘】
現在才看到你的文章真是相見恨晚啊!
如果年輕時有人這樣跟我分析
我就不會白花那麼多冤枉保費學教訓了!
我去年開始也深感自己100萬的終身壽險不足,上網研究的結果,我決定去台銀買一張定期壽險,台銀業務員甚至不知道他們有這種產品,還翻了資料才發現,直跟我說這很冷門,銀行沒有申請表可以寫,打電話幫我約了個台銀人壽的業務員到我辦公室辦理,才終於辦好。
我跟同事討論保險時發現大家對定期險也不大認識,但都有投保意外險,畢竟是家庭經濟支柱,只是意外險真的只能賠意外,如果是心臟病猝死或中風,意外險完全賠不了。為何保險業務員從不推這種保單呢?因為定期險比較沒有利潤嗎?

另外,我有個好朋友的先生是律師,他幫很多客戶打過保險的官司,也因此非常不信賴保險公司,她先生是一張保險都不買的
想問樓主,您是推薦哪家的定期險呢?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