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調漲約3成。
1如果銷售隻數---成長,那無庸置疑,蘋果手機部門銷售金額也會大成長,傳統台廠業績也有利,新功能的供應商更有利。
2如果銷售隻數---不變,蘋果業績還是成長,傳統台廠業績平平。新功能的不用說還是有利。
3如果銷售隻數---小幅下跌,全球市佔下滑,蘋果手機製造部門業績還是上揚,但不利軟體銷售。但台灣傳統供應商有面臨業績下滑風險。
4如果銷售隻數---大幅下滑,那不用說,全線潰敗。
值得分析的是,銷售隻數---1.取決於原先使用蘋果手機的人的心態。2.新功能能使安卓使用者跳槽。
有句話說---開過賓士,就不會回去開裕隆。
也有句話說---吃了高檔飯店,偶爾吃吃路邊攤也覺美味可口。
到底蘋果手機像那一種???
個人比較傾向---開過賓士,就不會回去開裕隆。
歡迎大家切磋指教。
iPhone X硬件成本曝光:比iPhone7贵一千
這一篇分析 是目前對於IPhone X 供應鏈跟相關零組件單價
最有參考作用的報告 提供給大家參考考
大部分的散戶 還是會被很多新聞跟媒體記者的偏頗報導誤導
如果有這樣的直接了當的分析報告 相信 大部分都能自己做功課了
個人以為 這應該超過許多外資分析師的研究報告
現在 大部份外資分析師 都是住香港 順便看台灣產業與個股
有些可能連訪談都省了 自己關門做報告的
常常 同一個公司 不同外資研究報告 南轅北轍
另外 以往 台灣的硬體市調報告 是很有參考價值的
但 現在 台灣投信式微 產業分析 都被cost down 掉吧
反而 現況是 大陸這方面分析報告 早已經超越台灣了 sign
最後 要警惕的是 大陸廠商 愈來愈有競爭力 愈多加入供應鏈
以上 祝大家投資順利
我們 很簡單 可以看出來 以剛剛IPhone X 報告來看 台灣廠商 只剩下
台積電 晶圓代工跟其封裝
大立光 鏡頭
可成 機殼
鴻海集團 部分零組件與組裝(鴻準機殼 葉成觸控等等)
以上這組 算是台灣蘋概一軍
可是 台灣這麼多家 IC 設計 為何沒有吃到任何一顆芝麻
這可是台灣很有競爭力的次產業 且 這麼多家公司
我當然知道譜瑞 但這是大陸人開的 在台灣上市
另外 PCB 是一場混戰 這麼多家搶 我們看不出誰是最後真正的贏家
當然希望是台廠勝出
還有 3D sensing 這塊加上觸控貼合 業成 TPK 穩懋等等
不過 這算是中間產品 產值也不高 容易隨規格改變而不見
之前 TPK 就是如此
很明顯的 大陸廠商一直在加入中 且愈來愈有競爭力
雖然 是比較低技術周邊開始吃
不過 以這次玻璃背蓋的大改版 如果各位有追蹤的話 去年以前
很多人認為 鴻海集團的正達 勢在必得 結果 很清楚
大陸的藍思 伯恩 擊敗鴻海 單片約18美元 這個當然很賺的
如果 鴻海有拿到的話 以此觀之 大陸廠商的技術能力 逐漸追過台廠了
精確地講 高技術 高資本投入 高精細加工等 目前是台廠有護城河 勝過大陸廠商的領域
至於其他 相對低技術的零組件 台廠 很顯然 被取代了
所以 回復 樓主的大問 本人以為不管 蘋果是否漲價
台灣的廠商 沒有相對深的 護城河 被取代是進行式
因此 台股中的蘋概股 只會更集中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