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風評:稅改當然是地雷,政府終難迴避

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571269
不公平的代價:破解階級對立的金權結構

作者簡介
史迪格里茲 Joseph E. Stiglitz
  2001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

總稅收未增加,「財稅政策」偏向富人,加速貧富差距,這種稅改若真能實施,真是不公不義啊。

-------------------------------------------------------------
風評:稅改當然是地雷,政府終難迴避
主筆室 | 風傳媒

原訂6月底提出的稅改方案,行政院考慮到要完成年改、前瞻條例之後再提出,「以免成為第3個風暴」。行政院的顧慮有道理,但不論早提晚提,稅改恐怕已註定成為下個風暴。

財政部的稅改方案,原訂是6月要提出,而且大致的方向與輪廓都已完成,不過,媒體報導指出行政院希望在年改及前瞻條例兩個「主戰場清理後」,再正式公布稅改方案,才不致於成為第三個風暴。這種避免同時「多線開戰」,面對太多戰場的思維並無誤,也可以讓行政院每次就專注處理一、兩個棘手問題。而行政院把稅改往後壓,顯然也有警覺稅改可能引發的爭議與風波。

小英總統在接見產業與市場人士時,曾說過股市內外資不同稅率是她「心中的痛」,要求財經首長解決此問題。因此這次稅改的目的,主要是要拉近股市內外資稅率的差距。目前外資投資股市的股利稅率是20%,且採分離課稅;政府不敢拉高外資稅率,因此就要幫國內的股市大戶降稅。

現行國人的股利所得要併入綜所稅中,對高所得者而言,其邊際稅率大概就是40-45%。財政部的稅改方案,最明確的是應該會採分離課稅,稅率則可能是單一稅率25%,或是三級稅率10%、20%、30%。至於其它內容包括:為吸引人才,45%的最高稅率降回40%;為補稅損,企業的營所稅率調升1~2%。

這套稅改方案確實是有引發另一場風暴的「潛力」,稅改定案後,不論是「肥」了誰、又瘦了誰,總會有話說,更何況,這次的稅改方案還真是大有問題。

這次的稅改方案的核心當然就是取消兩稅合一。過去實施兩稅合一的理由是避免重覆課稅,但近年全球的賦稅思潮與實務面早已改變,當年實施兩稅合一的國家,不是廢除就是大幅降低股利所得的扣抵比例。例如德國直接廢除、法國把抵扣比例降到15%,其它仍實施兩合一的國家,扣抵比例少有超過30%者。國內在2年前訂富人稅時,把原來百分之百扣抵的比例降為50%,結果引來股市大戶們的反彈,不斷以內外資稅率差距為由要求降稅。

而行政院的稅改把股利所得改為「分離課稅」,就是對這些大戶的「從善如流」,也是屈服在其壓力下,因為,所有統計數字都說明股利所得的主要獲利者就是富人與大戶。

風傳媒稅改專題根據財政部賦稅資料計算後的結果顯示,稅改後受惠最多者就是原來的稅率最高、居全國金字塔尖的1萬多戶報稅戶,單是股利所得部份,平均每戶就享受444萬元的減稅利益;等於532億的減稅利益全由這1萬多戶富人享受。

另外一份數據也說明同樣的事實─國內每年發出的股利所得大概在台幣7000億左右,其中超過一半是家戶淨所得在235萬元、適用稅率30%以上者拿走,如果以比例來看,這些家戶占近600萬報稅家戶的不到2%;再以所得最高級距的那1.2萬戶家庭看,股利所得占其所得的比重是超過7成。

這種完全倒向富人股市大戶的稅改方案,大概不會得到社會各界的支持,網路上也該不會是一片讚美,說林全這個「財稅專家」好棒棒吧?民間公平賦稅聯盟等團體,恐怕也不易說服自己接受這個稅改方案。

而在幫富人、股市大戶減完稅後,為了塞塞升斗小民的嘴巴,綜所稅的扣除額可望調高;而為彌補稅損則要調高企業的營所稅率,原本要由17%調為20%,但因企業在一例一休中受傷,加上美國等其它國家又走在減稅風潮中,因此調升幅度可只有1、2個百分點。

不過就這1、2個百分點,大概企業界也不會欣然接受、一起支持林全稅改,這些原本就與綠營政府不怎麼對盤,1年來飽受政策之害的企業,大概又要翻臉一次。更何況,這次企業翻臉也算有道理,政府怎能給「用錢滾錢」的富人個人大減稅,卻對實際生產、創造就業的企業加稅?

過去10年多次的稅制改變,不論是降遺贈稅率、營所稅率、取消證所稅等,理由都是為了促進投資、促進經濟、拉抬股市等,但實際效果幾乎看不出來。那些,這次林全的稅改又是所為何來呢?目標與效果真能達到嗎?提出這樣的稅改方案,蔡政府確實是要有面對另一個地雷、另一場風暴的心理準備。
2017-07-01 9:51 發佈
dormer wrote:
總稅收未增加,「財稅政策」偏向富人,加速貧富差距,這種稅改若真能實施,真是不公不義啊。


建議以下兩個方案二擇一

一是恢復兩稅合一全額扣抵

二是股利相關免稅額比照綜所稅名目及金額:
1.股利標準扣除額:9萬
2.股利免稅額:8萬5
3.股利所得特別扣除額:12萬8
4.每扶養一名親屬增加8萬5千元股利免稅額
5.每扶養一名70歲以上親屬增加12萬7千5百元股利免稅額
6.健保補充保費特別扣除額
貨物稅可以加入發票?

水泥:
a.白水泥或有色水泥每公噸徵收600元。
b.卜特蘭一型水泥每公噸徵收320元。
c.卜特蘭高爐水泥每公噸徵收196元。
d.代水泥及其他水泥每公噸徵收440元

橡膠輪胎:
a.大客車、大貨車使用者,從價徵收10%。
b.其他各種橡膠輪胎,從價徵收15%。

飲料品:
a.稀釋天然果蔬汁從價徵收8%。
b.其他飲料品從價徵收15%。

平板玻璃:
a.從價徵收10%

a.汽油:每公秉徵收6,830元。
b.柴油:每公秉徵收3,990元。
c.煤油:每公秉徵收4,250元。
d.航空燃油:每公秉徵收610元。
e.燃料油:每公秉徵收110元。
f.溶劑油:每公秉徵收720元。
g.液化石油氣:每公噸收690元。

a.電冰箱:從價徵收13%。
b.彩色電視機:從價徵收13%。
c.冷暖氣機:從價徵收20%
d.除濕機:從價徵收15%
e.錄影機:從價徵收13%。
f.電唱機:從價徵收10%;但手提三十二公分以下免稅。
g.錄音機:從價徵收10%。
h.音響組合:從價徵收10%。
i.電烤箱:從價徵收15%。

甲、小客車2000cc以下者,從價徵收25%;超過2000cc者,從價徵收30%。
乙、貨車、大客車及其他車輛、從價徵收15%。
b.機車:從價徵收17%。


稅不少呀???

十億先拿走五億 wrote:
貨物稅可以加入發票?...(恕刪)

這樣很多人還是被扒多層皮
方向
生產利淂稅先不考慮
金融投資利淂要調整
還有未稅戶問題
不然
重大壓力都是繳稅族最重
財稅政策最主要功能之一在於分配。上次金改讓不少政府資產被「藏富於民」,這次稅改看看會不會成為「劫濟富」
好幾年前的書,推薦給大家。現在低薪問題怎麼會是現在年輕人會不如二三十年前的年輕人。貧富差距擴大正印證政府失能中。
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571269
不公平的代價:破解階級對立的金權結構

作者簡介
史迪格里茲 Joseph E. Stiglitz
  2001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世界銀行首席經濟學家,任教於美國哥倫比亞大學。著有《失控的未來》(Freefall)、《全球化的許諾與失落》(Globalization and Its Discontents)、《世界的另一種可能》(Making Globalization Work),以及和比莫(Linda Bilmes)合著的《三兆美元的戰爭》(The Three Trillion Dollar War)等暢銷書。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史迪格里茲,是省思全球化與自由市場最清醒的聲音。2008金融危機後,史迪格里茲受法國前總統薩科齊邀請,擔任國際經濟與社會進步評量委員會主席,打破GDP的迷思。
  這次,史迪格里茲聚焦全球都面對的世紀難題-分配不均。薪資停滯、工作機會消失,大眾的稅愈來愈重,但是社會福利卻一減再減。根本的原因,就是財團綁架政府、只求自己的財富如滾雪球般膨脹,而政府失能、完全無法矯正市場失靈。受害的不只是中產階級與勞工,更已經傷害了民主政治與司法體系。
lavo wrote:
6.健保補充保費特別扣除額

健保補充保費是完全不公不易的稅,本就該廢除,而不是還搞什麼特別扣除了

反正這可笑的政府,就是不敢廢掉證交稅,改課證所稅,不然有賺錢,誰會反對繳稅?最可恨的,就是明明是虧錢的,卻還得當成賺很大來繳稅
十億先拿走五億 wrote:
稅不少呀???...(恕刪)

中華民國萬萬稅大家都知道,
問題要能拿到手啊!

你看看你的ID
多看書,不要聽信節目名嘴。the media is the message.
以年金改革為例,最大問題是兩個輪流執政黨都不敢面對,閉口不提的勞退和軍公教退撫基金績效問題。
以退撫基金為例,台股從2009年金融海嘯起算,到2016年底止,台灣上市加權指數成長了117%,而退撫基金績效卻只有45%。若退撫基金不請專業管理人,在2009年時全押0050,到現在基金規模已破一兆台幣。若投資美股,更是再翻倍。
不知情的民眾被節目名嘴和意見領袖帶領風向,打著改革名義就高潮。等著看接下來軍勞農年金怎麼改。

tteffuB 特肥吧 wrote:
中華民國萬萬稅大家都知道,
問題要能拿到手啊!

中山裝什麼沒有,就是口袋最多

口袋是拿來裝什麼的?這不用問了吧!

dormer wrote:
多看書,不要聽信節目名嘴。the media is the message.
以年金改革為例,最大問題是兩個輪流執政黨都不敢面對,閉口不提的勞退和軍公教退撫基金績效問題。
以退撫基金為例,台股從2009年金融海嘯起算,到2016年底止,台灣上市加權指數成長了117%,而退撫基金績效卻只有45%。若退撫基金不請專業管理人,在2009年時全押0050,到現在基金規模已破一兆台幣。若投資美股,更是再翻倍。
不知情的民眾被節目名嘴和意見領袖帶領風向,打著改革名義就高潮。等著看接下來軍勞農年金怎麼改。


勞工年金目前每年由政府無償挹注200億元新台幣

而且2018選舉要到了

現在就砍了自己的票倉恐怕不太好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