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0*12*3=216000
3~6歲,我沒上幼兒班,也是阿公帶大,已經無須奶粉尿布了,零食一月算100
100*12*3=3600
6~7歲,上大班,註冊費3000,月費1000,零食一月算100
1000*12*1+3000*2*1+100*12*1=8400
7~13歲,小學生,註冊費2000,1~4年級沒零用錢算零食一月100,
5.6年級零用錢一周100,沒參加旅行,也沒買課外讀物
2000*2*6+100*52*6=60000
13~16歲,國中生,註冊費2000,零用錢+飯錢一周200,畢業旅行3000,沒補習
這時我已經開始在當童工了,一些電玩模型都是自己打工賺的錢了
2000*2*3+200*52*3+3000=46200
16~19歲,高中生,抱歉,我沒唸高中,已經開始自給自足了,所以=0
0~20歲,住家裡算雅房價位,3000*12*20=720000
0~16歲,穿哥哥姊姊的中古衣,一年算3000,3000*16=48000
3~16歲,住家裡吃飯錢,以兵營1天80元算,80*365*13=379600
到我20歲當兵合計=1478200
嗯~150萬左右
那各位鄉民~你們呢?
父母投資你,你回饋的數字能否高於這個值呢?
補充#86
---------------------------------
許多人質疑我的算法,那我就另種方式計算好了
我家以前是低收入戶
父親是作業員,薪水30k,母親是清潔工,薪資低於20k,祖父無業(撿紙箱寶特瓶)
假設,他們在20年前就是這薪資了,而且是服務於優質企業年新保14個月
(30+20)*14*20=1400萬,這是20年的整體所得
我的家庭成員有9人,祖父,父母,小孩6人
以平均計算1400/9=155.5,每人可得分配是155.5萬
最後,我兄弟的年收從30~120萬都有
不知,你們父母的投報率有多高呢?
01的有錢人們



補充#72
---------------------------------
"愛"在台灣幾乎可以無限上綱
你的愛,我的愛,我父母的愛,你父母的愛
既然這些都無法衡量
又何必執著在"愛"呢
那我就用簡單的相等相消
只在金錢上的往來計算又有何錯誤呢?
不是一個"愛"就能忽略父母對你的期望(投資)
像這種只用"愛"來美化一切的人
根本就不科學
我是在"投資與理財"版發文,而不是"兩性與感情"喔
我實在很懷疑這些只會酸我的人們
是否根本就不敢面對"我辜負了父母的期許"這個心理因子
所以才一直沒人敢細算自己取得的資源
如果你是500萬或者5000萬,結果只能領22K
那我真的會幫你大聲的說,你愛台灣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