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想買新的保險,上網爬了不少文
也跟家人在這部分討論了很多
資料大部分是從網路上蒐集來的
難免會遇到 找來的跟業務說的有落差
我的作法是多找一點資料 然後再分別去問兩邊
這樣一來一往之後 覺得保險真是非常難懂的東西
雖然網路上很多公開的資訊
但有業務員可以問 還是比較安心的
家人想要直接在網路上投保
或是 找大家推薦的保經之類的
我的想法是 雖然保經可以一次保不同間的保險
或是瞭解比較多的商品
但說實在 網路上說的 真的會適合現在的自己嗎
對此抱持很懷疑的心態
當然現在資訊這麼發達的年代
很多東西在網路上很公開的
可是有些很細節的地方 可能真的需要面對面討論才知道
不知道大家都用哪種方法投保呢?
我覺得方法各有好壞,沒有最好的 只有最適合的
其實要買保險的管道真的很多
網路上也有很多相關資訊
我家人則會常幫我承諾要買保單
我也有發生類似的事情過
對於自己買過的保單根本不了解
出事之後 才發現根本不能理賠
所以決定要好好處理保單的問題
這段期間 真的整理的很辛苦
除了有看不懂的保單外 還有家人反對的聲音
家人認為我們對保險不了解
把這些交給專業的人處理就好 自己何必這麼麻煩
所以有陣子我真的很怕遇到保險業務員
又遇到要好的學姐去三商美邦當業務 讓我更害怕
但到現在 學姐都沒有跟我推銷保單過
我以為她只是在等待時機 要跟我推保單
結果有次討論到我想要儲蓄
她沒跟我推銷保單 只有跟我分析市面常見的保單跟CP值
她說:對她而言 朋友比業績更重要。
我是認為跟誰投保都沒差 問題是跟業務員的互動
如果可以面對面把自己的需求講清楚 當然是比較好的
我的經驗 讓你參考囉~
就像你開始喜歡單車,想買公路車
網路上一大堆商家可以買,也可以去門市買,
而相關零件上網也可以找到說明書,可以自己DIY組裝
自己非常了解時,又何必找店家買呢?
是的,如果你對保險非常熟,那麼網路上買保險就好了。
但是很多車友卻常跑去店家,因為騎車久了,有人可以環島回來
有人騎沒多久,開始會陰痛,腰痛,腳痛.......
單車零件不就那幾個而已嗎?怎麼會與別人差那麼多?
保險其實也一樣,
首先與單車一樣,網路上並非所說車種都可以買得到
應金管會得規定,目前開放的商品有限,
如:旅行險,車險(少數險種一樣沒開放)等等可以網路上投保,或是電話行銷
而最常遇到的,有時不小心路上與人車子相親到,又要報警又要等分析報告看責任比例
甚至要談判要上法院
又或是醫療理賠那個有理賠那個不能理賠等等的問題⋯⋯
又或是購買商品,也很多人去淘寶買,但是後來的假貨或是退換貨討論皆已成山
業務人員就真的比較好?這又是另一個問題了,
有些商品定位,也許真的比與業務人員買較便宜,如:汽車險,可以少150元到幾千元
有些需求與專業服務即時服務等,則是網路與機器人無法取代的了。
而“那個人“,才是最重要要比較及找尋的。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