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閱讀一本書
裡面有一段內容很有意思
我把它節錄如下
跟大家一起分享
若是各位有不同想法,也可以一起分享^^
******************
經濟景氣有時也會被股市帶著走。
以多頭來看,有時候明明未來10年景氣一片看好,
但是股市卻連續暴大量不漲,然後開始大跌...
股市大跌連帶著企業可用資金變少,民眾投資賠錢不捨得買東西,
企業賺不到錢導致營收變差,財報變差,減薪的減薪,裁員的裁員,
結果因為股市大跌,讓景氣也會跟著變差.
******************
通常投資人在股市中賺錢的兩個途徑
1.公司成長,EPS成長,利潤成長,所以分紅配現金配股。
2.公司成長,未來增長潛力,所以大家競相搶購,洛陽紙貴,一票難求,假如股本不大,那股價趨勢向上幅度很大,賺價差。
這裡面我覺得有疑問的地方如下
作者說:"股市大跌連帶著企業可用資產變少"????
怎麼會變少呢??除了IPO股票初次上市上櫃時,在初級市場買的人的錢,才會真正流入公司的口袋,
進入次級市場之後,市場流通的股票與價差,只會在投資人之間流動,
意思是說:你賺的,就是別人賠的。
那怎麼會說股市大跌...連帶著企業可用資產變少呢???
除非公司常常透過次級市場進行"現金融資"...就是印股票換現金的動作。
這樣既可以麥可麥可(很多錢),又不用付利息。
不過...不是常有人說,
若公司要發展,它的資金來源
最好的順序是
1.從利潤中的盈餘保留做再投資
2.跟銀行借錢,雖然要付利息,但是妥善運用槓桿原理,可以使股東權利報酬率趨勢向上。
3.印股票換鈔票,這樣做,會非常傷害股東報酬,增加股本,降低EPS
而且會印股票換鈔票的動作也令人匪夷所思,難道是跟銀行借不到錢,有信用瑕疵...><..
除非公司要過度擴大,才會需要跟銀行借錢又跟股東伸手要錢.
所以我要說的意思是.....
股市大跌連帶著企業可用資產變少??怎麼會呢???
公司賺錢,信用好,就可以再借錢投資,利潤再投資
不過....
書中說:股市大跌..讓景氣也會跟著變差。
是真的......因為股民的錢都套牢了..
自然換不出鈔票來買東西了 ><....
不過股民不代表全體國民的消費.
不過這好像是特例?
一般來講股市是領先市場的?
股票買的是未來
或許別人的未來目光是幾年幾十年,並不是我們一般民眾的幾個月幾年
-------------
或許別人是先出貨造成恐慌下跌(或者說回歸原本該有的價錢)再買進?不過這個週期比較大所以才有熊市?
話說"股市大跌連帶著企業可用資產變少"?
那股市大漲企業可用資產有變多嗎?
不買不賣有影響嗎?
以上是疑問,不是質問@@
---------------------
還有你有沒有考慮書本也是釋放假訊息的一種方式?
假如出書只要幾百萬的成本,在計算成本跟獲利之間的關係,(股民思慮更混亂走錯方向),集團或是金融業之類的更容易賺到錢,你覺得他們會投資在假訊息上面嗎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