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報紙現在正在吵三通題材。說打算全面開放台灣電子產業到中國去投資。到時候台灣被裁員的人會更多,只能轉業了。看看之前NB組裝廠裁掉多少人。電子股要挑出好公司、不然到時候地雷可不少。電子股會有春天大約在第二季之後吧很多電子公司老闆很奸詐利用股票換鈔票之後,拿鈔票開新公司又來繼續用股票換鈔票.她的錢越滾越多但是死抱這種股票的散戶就慘了.
之前新聞說今年起大陸實施「兩稅合一」,台企營業所得稅從17%增長到25%;出口退稅台商匯出的稅後股利所得,另再加徵一○%額外稅率,此外,還取消外資企業再投資退稅的優惠,都令台商利潤大倒退。全大陸七萬多家台資企業來說,大多數仍屬出口加工貿易。在出口退稅調整下,利潤驟減,加上「企業所得稅法」修改,台商匯出的稅後股利所得,再加徵10%額外稅。以上海、北京等大城來說,台資企業要繳足「四金」,即保險、醫療、養老及工基金,這項成本占到台企近四成總成本,如再加上合同法上記載的其他資遣、退休、工傷等福利,不少中小型台資傳產業根本毫無利潤可言,不如關廠。看來新一波 漲價風、工廠移轉風潮還沒結束。
對於那些腰斬的 "還算優質" 電子股看起來都是被法人外資等等狂賣的結果倒底外資法人持股的成本是多少啊這樣一直賣,都不會虧嗎尤其那些外資持有率30 40 50 60 等等的一直賣然後股價一直跌,不就等於自己的資產一直縮水嗎搞不懂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