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台股成交量論戰/金管會擬再祭零股、延長交易2帖藥

台股量能低迷,近期砲火再指向證所稅是元兇,但追究元兇也於事無補,為了提振台股量能,金管會決定對症下藥,證期局長王詠心今 (8) 日就首度透露,將祭出兩大策略,一是採行零股交易,光是零股交易就研議 3 種模式;二是延長台股交易時間。

研議中的零股交易有 3 種模式:包括雙編碼、交易單位直接縮小、允許投資人最少下單 0.1 張。但仍在券商公會討論中,券商的意見相當分歧。

王詠心指出,第一個方式為雙編碼模式,也就是所謂的「大小立光」,同時採用千股交易和百股交易,但缺點為分散交易量。

二是將交易單位直接從現在的千股縮小成百股,缺點是交易習慣改變,可能會使投資人下錯單。

三是交易單位維持千股不變,但允許投資人最少可以下單 0.1 張,優點是避免下錯單,但因系統改變幅度較大,成本也較高。

而關於延長交易時間,金管會則研議由連結國外股票的股票指數型基金 (ETF) 先開始延長交易時間,不過,考量到券商的交易成本與人力成本,研議採電子交易的方式。

連券商都說稅制有問題
還在那裡搞這些有的沒的
2016-12-09 5:17 發佈
文章關鍵字 論戰 金管會
二十年前周遭的人都在玩股票
而今玩股票的人少很多
二十年前玩股票的都是上百萬的資金
而今看到的都只有幾萬、幾十萬
因為那時候的房價只有現在的一半不到
現在人繳房貸都不夠了
哪來的閒錢玩股票?
之前從股票市場轉戰房地產市場的資金也被套牢住了
股票市場變成了少數散戶跟法人在玩
所以不管祭出什麼妙招都沒有切中要害
要讓投資人進股市就要有閒錢
沒有閒錢,難不成要逼人借錢來投資嗎?
政府腦袋裡不知道裝什麼
希望交易最少到2點,
哆啦綺夢 wrote:
台股量能低迷,近期...(恕刪)
M
政府該宣傳買股票不是有錢人的專利,很多小資族都認定為股票最少要十萬,不知8000元就可買一張好股來放領股利,我同行的都不知道,以為一出手就是要十萬,我沒錢,
稅制是財政部長的決定的,證期局只能定交易方式
哆啦綺夢 wrote:
台股量能低迷,近期砲...(恕刪)
成交量縮最大原因

1.賤保補充保費

2.可抵扣稅額減半

3.沒有分離課稅

連券商都說稅制有問題
還在那裡搞這些有的沒的
讓它們慢慢去搞吧...
當官的總是與民與現實脫節
好不容易到手的稅收,政府不可能再修法廢除的..就如同商人漲價怎麼可能再降價一樣,
最多做促銷, 買多少送些小優惠促進消費.....
除非崩盤....
股市就算開24HR 成交量也不會大多少, 反正中間都沒成交量, 就開盤+收盤佔80%.
稅制? 以前還可以把竹科電子股PE炒高,好歹 EPS還可以作作夢, 現在只剩下TSMC 和 LARGAN 成長性足夠, 光靠文創是要炒到PE 100X嗎. 現在是要炒作什麼"族群",什麼族群能接棒變成後電子時代的團體,只靠少數幾支股票是吸引不了資金作移動, 只會一直集中化, 其他的股票就冷到底.
稅制一直都只是券商的說詞,券商要周轉,長抱券商是賺不到錢的, 但仔細想想, 你是投資人要是賺錢還是周轉, 我想是能賺錢才重要. 長抱TSMC是會賺錢的, 板上不是很多人都長抱0050也都說賺很多錢, 所以金管會可以把台股搞成賭場,1元也可以賭,但成交量還是不會大, 政府不是鼓勵長期投資, 那千分之三的稅對於一個長期投資者來說,很重嗎? 為何直接說明,有錢人不是怕那千分之三,而是不想繳資本利得,因為怕被查到資金流向, 借丙借槓桿這才是主力金主怕稅制的主因, 但這對小老百姓公平嗎? 附和著券商去喊稅制不公,應該是要針對補充保費,這名目太荒繆了,就算取消我也不會天真的認為錢就會回來台股.
更重要的主因, 台灣股市的質已經由"成長型"轉成"價值型". 套以前老前輩常用的一個形容詞, 台股很多公司都變成牛皮股了,已經沒有獲利成長的夢了.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