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二樓一樣 建議您考慮其它組合回答你的問題趙先生的"保險公司" 和趙先生的評價比較不正相關 這點倒別擔心http://ins-info.ib.gov.tw/customer/Info4-18.aspx?UID=84703052資本適足慮我記得比台銀人壽三商美邦等好多了十多年前我有買遠雄無上限醫療險 但不建議你買遠雄理賠 只要單據齊倒非常爽快問題是今時不同往日現在買二十年期的不划算 一年期的定期險保障較好如果想保障75歲之後 孩子到三十歲時自己去買 那時不見得會"貴"舉例來說 HK5 20年你繳17萬換日額1000住院保險倒不如取消 換RSL 2~3單位(雖然 記得似乎六歲以下 有限額)RSL高單位會對小朋友較有幫助又 LJ1 它其實是繳10萬 壽險賠10萬的概念壽險主約不能取消但可以問公司是否繳1或2年可減額繳清 但附約仍有效
taoti0430 wrote:幫出生二個月的女兒...(恕刪) 樓主您好 午安其實先撇開遠雄人壽的評價 因為保險公司評價好壞與否 真的見仁見智 唯一要說的就是遠雄人壽保費上是很便宜的對客戶來說 保費便宜絕對是樂見的 但是保費便宜了 但保障是否也相對了呢? 這就得再衡量了 (題外話)回歸正題:LJ1: 增額終身壽險 保額10萬-----> 業務這樣做 應該只是為了用最少的主約保費 進而搭配醫療附約^^HK5: 終身醫療險 保額1000/天-----> 小孩子保險注重醫療跟意外及癌症 保終身醫療是OK的RSL: 住院醫療實支實付 保額1000/天----->這是非常重要的實支實付醫療,可是為何僅規劃保額1000呢 太少了> <HG4: 終身癌症險 保額1單位-----> 說真的實在不建議保終身癌症險,因為不僅保費貴且能發揮在癌症風險發生時,給付上很受侷限應該考慮定期癌症險拉高保額應付療程所需,然後再補強單筆給付的重大疾病附約或主約應付標靶藥物的部分 會更好HO3: 終身手術險 保額500-----> 這個部分非常不建議再額外買終身手術險,因為現在的醫療制度上手術費用,多半健保已經支付掉,客戶要自費給付的其實已經不多了就算有,也可以用實支實付應付,且實支實付本身就有含手術給付了,再者為何HK5的終身醫療險中 沒有涵蓋到手術的部分 而必須再額外買呢?@@PHA: 意外殘廢死亡 保額100萬MRB: 意外實支實付 保額3萬-----> 其實建議基本至少5萬 若能再更高更好RHG: 意外住院日額 保額1000-----> 就是薪資補償的概念 建議也至少做到2000/天結論來看:先撇開保險公司評價及保費預算終身醫療保額 算就是基本 無法去論述說好或不好住院實支實付 保額太低了終身癌症 終身手術險都不是很適合 因為佔去不少保費預算 且能發揮的醫療保障效益非常有限意外險部分就是意外實支實付及意外住院日額 保額可以再拉高 會更好僅此小小建議 提供您參考謝謝
taoti0430 wrote:幫出生二個月的女兒...(恕刪) 我是保經業從業人員 我說話較直白:幼兒保險1.5萬左右已經可以規劃高額保障了!!!!這只是都是終身 不是不好 只是有解決問題嗎?是業務的問題 坦白說有關於他的佣金問題而已為何這樣說現今住院開銷大 自費多 若怕吵要住好一點單人房 長庚4000起跳(聽說漲了) 義大3600-4500起跳對照保單內容醫療日額最高3100元 自費才6萬 那還未算若要看護費用和隱形的薪資損失呢?現今醫療自費多 比如癌症標靶藥物或腸病毒用的免疫球蛋白 這些都要自費 難道屆時業務要出錢贊助嗎?..............意外日額4100 雜費3萬 要正本這點也要注意 而已意外燒燙來說 少則數十多則數百萬 業務也都沒規劃進去 君不見八仙塵暴的傷者嗎?後續甚至復健不全致殘 開銷更大 父母情何以堪 要到時後悔還是要蛋洗保險公司...........?癌症險 建議日額型是最後規劃 應先規劃一次領取的重大疾病險 最好一次理賠100萬以上 因為住院天數不長 呵呵~不過幼兒在這家是買不到的......總之先知道自己的需求再配合外在的環境 輔以保費預算 才能真正找到你們最適合的保險自己的需求:什麼狀況我們最不能忍受 是燒燙的醫療費 還是癌症的治療費 抑是出院殘廢後的照顧費呢?外在的環境:小孩受傷 家中經濟可以撐多久 哪家的病房費是多少 看護療養院一個月是多少 不能負擔的項目就是我們該買保險的重險回歸一點:保險還是要買對不買貴 對的一點:父母買足夠了嗎?因為小孩的保費也要你們繳納的,你們是賺錢支柱,不能倒呀!!!!有興趣進一步討論,可加賴(weyan8585) 我是高雄人 希望南部的雞婆熱血可讓你們多想想吧!!!
我之前買過兩家儲蓄險,同類型的。但後來資金有困難,就把保險退了。第一家是美商的,沒多說什麼,就把之前繳的退了。遠雄卻說之前繳的要被沒收。最後我說要告到金管會遠雄才把錢退了,還拜託我別告。我並沒有特別針對遠雄,可能其他台灣的保險公司也是同樣處理。感覺台灣的保險公司糾紛好像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