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歲女性已婚,醫療業,每月房貸7萬退休前可清空,生活開支6萬,無其他負債。預算每年殘扶保費約5萬內想購買殘扶險。希望65歲退休前,如果殘廢情況每月還可以有10萬可以領。
業務介紹可以分開兩份保單購買:
A方案:
達到1~6級殘,有豁免,每月殘扶有5萬以上,且一次性殘廢金也不會太低,也可以維持終身殘費扶助。
新光人壽
長扶雙享B型殘廢照護終身健康保險 (BFA) 30年期 5萬 年繳23,750
台灣人壽
好心200殘廢照護終身健康保險 (PDI) 20年期 250萬 年繳26,250
年共繳50,000元
B方案:
達到1~6級殘,只有新光有豁免,每月殘扶有5萬以上,且一次性殘廢金高,但定期險會隨著年紀越來越貴,可以彈性依照需求降低。
新光人壽
長扶雙享B型殘廢照護終身健康保險 (BFA) 20年期 5萬 年繳30,550
友邦人壽
平準終身壽險 (LS) 20年期 5萬 1900
十一助行殘廢照顧保險附約 (YRDR) 1年期 500萬 3900
友備無患一年定期保險附約 (DIYR) 1年期 20萬 10,040
年繳 15,840
年共繳46,390元
請問以上兩個方案,我應該如何選擇為佳?才是用最少的錢,買到最多的保障,也是適合我情況的產品。
麻煩各位高手幫忙給個建議是否有需要補充或修改的地方?
非常感謝。
保佑神 wrote:
45歲女性已婚,醫...(恕刪)
就初步看起來兩分的建議內容都不差
樓主需求是希望年繳5萬內
且萬一發生風險時要能月領10萬
第一份是剛好5萬
第二份則是4.7萬左右
-----> 預算上是符合的
至於一筆給付的急用金部分來看
新光人壽+台壽的話 已一級殘來看可領到370萬
月月領的殘扶金 則是"必須"是一級殘才會有10萬
畢竟新光的殘扶金是發生1~6級殘 月殘扶金不會打折
可是台壽的殘扶金是會依照級數不同 而有打折@@
只是新光的殘扶險為何樓主選擇繳費30年期呢? 蠻罕見的
是因為預算關係嗎?
畢竟繳費年期越長 同樣保額的前提下,您付給保險公司的錢其實是比較多的您知道?
.............................
而B方案嘛
小弟沒考慮的原因是
新光部分沒甚麼大問題
只是友邦部分 小弟若是客戶可能會想了解一下
為何不能單獨主約出單
反倒是購買一個終身壽險的最低保額當主約再加2個附約呢?
是友邦的承保規則?@@
總之兩份建議內容各有優缺 但至少預算上是符合樓主需求
就再請樓主仔細評估看看囉^^
謝謝
K.C影 wrote:
就初步看起來兩分的...(恕刪)
K.C影大你好:
A方案:
是要符合保費,又要增加一次性殘廢。我知道繳期越長給越多費用。
業務也有提過,用新光30年期,保額10萬,年繳47,500,也是方案之一,但業務以為終身的險種,是否分散風險比較妥當。
B方案:
友邦應該就是要用主約去綁附約。
業務說優點是彈性,但友邦沒有豁免,1~6級殘廢扶助不會有折扣,一次性殘廢費用也多。如不一定要65歲退休後,1~6級殘廢也拿到月領10萬,他建議選擇B方案。還可以彈性調整,降低整體費用支出。
不知道你是否可以再給更多建議,謝謝!!
保佑神 wrote:
K.C影大你好:A...(恕刪)
樓主您好 晚安
K.C影大你好:
A方案:
是要符合保費,又要增加一次性殘廢。我知道繳期越長給越多費用。
業務也有提過,用新光30年期,保額10萬,年繳47,500,也是方案之一,但業務以為終身的險種,是否分散風險比較妥當。
------->
OK 既然您已經知道繳費年期越長 所付出的保費相對多這點那就沒問題了
您會接受業務這樣的建議 或許也是考量到您年繳的預算^^
那小弟冒昧請問您一下 姑且先撇開您的保費預算,
為何您規劃殘扶險時保額的部分 您非要10萬呢? 對10萬保額的想法是?
因為您有提到您的房貸支出7萬會在退休前結束對吧? 之後您並無其他負債
而現在的生活開銷6萬
進而整體構思後才出現10萬保額的這個數字嗎?
另外小弟不懂 終身險種跟分散風險的連結關係是? 是指新光會不賠的風險嗎?還是?@@
B方案:
友邦應該就是要用主約去綁附約。
業務說優點是彈性,但友邦沒有豁免,1~6級殘廢扶助不會有折扣,一次性殘廢費用也多。如不一定要65歲退休後,1~6級殘廢也拿到月領10萬,他建議選擇B方案。還可以彈性調整,降低整體費用支出。
------->
小弟對友邦的殘扶險了解應該沒您這位業務朋友來的好,就不多做評論了
只是若沒有豁免保費這點 說真的就要想想了
姑且撇開月殘扶金不會打折,一次性的急備金也確實多
但是您想想
1.發生風險時 萬一沒有豁免保費機制,那後續的保費誰繳呢?
2.您說不一定要退休後,1-6級殘也能月領10萬 ,怎麼聽起來有點怪怪的呢@@
難道您很想領這10萬? 抱歉小弟只是提出疑問^^"
畢竟我們買殘扶 就一定要用殘扶嗎?
3.所謂的彈性是指 降低整體費用支出這點嗎? ,那為何不一開始就仔細斟酌您確定能負擔的保費預算呢?而是要後來再做調整?@@
以上小弟一些想法 提供您參考看看 謝謝
不知道你是否可以再給更多建議,謝謝!!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