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看了星展銀行的微電影,裡面提到為了增加投資收益,理財業務推薦了一個高風險的投資方式給消費者,但沒想到是投資的公司是一間有問題的公司,差點上當
想問一下版上有沒有喜歡嘗試高風險報酬的投資者,因為我自己本身是很膽小的投資客,只希望可以有穩定收益,所以投資方向不外乎就是定存、股票之類獲利少但是很穩的內容;想聽聽看板上在玩一些槓桿或是期貨的人,在操作這些內容時心態跟我這種保守的人會有什麼差別,同時在面對投資時又會有什麼樣不同的做法可以分享,謝謝各位
敢不敢做?
大樂透100元贏了賺好億,報酬高達千萬倍,輸了本錢歸零,損失100%,用1倍損失賭千萬倍獲利,這個投資是否是高風險高獲利?你敢不敢做?我想大多數人不是不敢做,而是不想做。
風險有很多種的,跌價風險(光這個就很多種了)、直接歸零風險、時間等待風險、槓桿放大風險、資訊不對等風險...等等,每一種投資都是諸多種風險交集在一起,有些風險是標的風險,譬如投資的公司倒了,有些風險則是個人風險,譬如AB兩人都投資某家倒閉公司,A的投資金額只佔其資產的10%,所以倒了就倒了,損失10%而已,舞照跳、馬照跑;而B的投資金額卻是其全部資產,而且部分還是來自於房子抵押借款來的,因而連鎖反應導致房子遭到法拍,全家流落街頭。
報酬也是很多種的,要看中獎機率跟金額,簡單講就是期望值,大樂透中獎金額高、但中獎機率低,所以期望值很低,所以評估報酬也是要看期望值,不是只看可以賺多少,這樣容易陷入詐騙陷阱。
風險的精確評估是成功投資的第一步,高風險高報酬能不能做,要看兩者有沒有對等,很多時候你以為的高報酬,事實上不夠高,不足以cover其風險,反之亦然,你可能會低估了風險,就像我上面舉的AB兩人的例子,你看到A做了,公司掛了也沒事,照樣吃香喝辣,但是不清楚其資產配置方式,B去做了,不同的做法,風險成倍上升。
高風險不代表一定有高報酬,高報酬也不是一定要高風險,譬如資訊的時間差往往就可以用低風險來創造高報酬,而反過來,同一個資訊時間落差卻會對另一端的人形成高風險。"時間"也是同樣的,長線資金用在長線等待的高報酬上,風險很低,但是把短線資金用在上面則是面臨時間等待的高風險。
孫家黃 wrote:
想聽聽看板上在玩一些槓桿或是期貨的人,在操作這些內容時心態跟我這種保守的人會有什麼差別
個人覺得風險來自於不瞭解, 倒不一定是什麼商品, 或什麼商品形式.
我所謂的不瞭解不僅是對商品本質 (基本面) 的不清楚, 而且包括商品的市場特性不熟悉,
例如價格變化週期, 波動性, 流動性, 籌碼特性等等, 而在這些東西瞭解不夠多, 貿然
投入大量資金, 同時作出不切實際獲利期望, 這會讓自己陷入不合理的等待(錯失良機)或
不合理的加碼加倉(加大曝險), 心態容易變成急躁, 無耐心, 就容易賠錢.
歸納來說, 我覺得心態上就是要認清自己在做什麼, 且要坦然面對可能或已發生的錯誤,
預先就先打好心理預防針, 虧損到一定程度就冷靜動手停損 (其實還蠻難的).
但無論如何, 控管好資金與部位量, 預估好最嚴重的損失若發生會如何, 自然就不會壓力
太大, 操作就會較順手.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