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保、新保 流動比 速動比偏低

一般來說
流動比>200%(負債償還)
速動比>100%(存貨)

財務結構會較安全

中保
流動比=100%
速動比-80%

新保
流動比=180%
速動比-170%

想問保全業怎麼會如此低呢?
那還算優質定存股嗎...?
2016-04-23 12:11 發佈

Allen GT wrote:
一般來說流動比>200...(恕刪)


是很優質. 但股價都漲上來不少了.
以前中保都買50多元.

每天漲停板 wrote:
是很優質. 但股價...(恕刪)



速動比率
=速動資產 / 流動負債 x 100%

流動比率
=流動資產 / 流動負債 x 100%

與股價沒關係呀~
就是因為優質,流動比、速動比才會低。
存股的話要看公司的長期數據,中保過去10年流動、速動比都偏低,因為它收現金的能力很穩固,公司才敢保持比較低的現金水平。你可以查看統一超,它的流動、速動比更低。
這才報多少也有美化過吧
Allen GT wrote:
一般來說流動比>200...(恕刪)
他們兩家公司的比率,在過去五年趨勢有顯著不同喔。


看比率時,前面舉的例子很棒,需要做產業的對照,不是絕對高就好,絕對低就差,投資分析都是相對性的,沒有絕對。

一般而言,服務業與零售業的流動、速動比率偏低,但是他們收現快,不代表公司財務風險就一定高。製造業的流動性比較高沒錯,但也不代表就低風險,例如應收帳款可能收不回來。

不過,你確實注意到蠻關鍵的點,中保在去年流動資產開始低於流動負債,流動性確實轉差無誤,出現以短期負債支撐長期資產的狀況,如下圖:



過去四年,中保的流動負債增加34%,但是流動資產卻逆勢減少8%,主要是銀行短期借款增加所致(暴增180%),這表示公司借一些短期的借款,投入的卻非短期所需要的營運資金,而是長期固定資產,果然,不動產廠房設備項目,過去四年暴增57%,與短期借款的走勢相同。如下圖:




為什麼兩家公司出現如此重大趨勢分歧,我的判斷是中保無限+的業務。

由於原本的保全業務屬於服務性質,不需要太多固定資產,但是中保為了推廣無限家,需要購置很多設備放到用戶所在場所,在慢慢回收,改變了原本的營運模式,所以產生如此情形,不過為什麼中保不用長期借款,也許是因為中保認為這些設備回收快,不會影響風險性。

這樣做沒有好與壞,但是確實增加營運風險,因為萬一最後失敗,這些設備若還沒回收,可能都要報廢。



fifawalker wrote:
看比率時,前面舉的...(恕刪)


分析的很棒!
兩家我都有買,分散風險;盡量朝配置比例一比一努力。
雖然說自己對智慧無限家不是很看好,但或許這是居家的趨勢…
誰能說的準呢?


fifawalker wrote:
看比率時,前面舉的...(恕刪)


中保


新保



請問這樣是本業賺的,都在投資中賠掉了...?
投資現金流出會帶來未來營業現金流量的增加,這不太算是一種花費,因為成功之後,會帶來更多現金,這屬於投資,不算花費,除非該投資後來失敗,才會是一筆浪費。

一般而言,一間公司如果要賺更多錢,更多EPS,更多營業活動現金,就必須先投資,投資成功之後,EPS和營業活動現金規模都會上升。就像開餐廳,你不增加桌椅,怎麼成長。

沒有新增投資,公司的營收與獲利規模就會一直待在原點。這是必要之惡。會計上稱之為:成長股的懲罰。

所以成長股報酬高,但風險也提高。只是大家都看那些投資已經成功的公司,所以認為成長股比較安全,其實失敗的一堆。

以中保為例,它的恆常獲利水準大約在每股4元多一點。如果無限家的投資成功,未來EPS就有機會大幅上升,營業活動帶入的現金就會大增,公司營收與獲利規模都擴大。

但如果失敗,這幾年的投資總金額就等於浪費了。會影響接下來幾年的獲利。不過只要停止繼續投入,4元多的獲利水準還是回的來。

所以這是機會與風險的衡量,要看你覺得中保的策略正不正確,成功機率高不高。

不過他的本業很穩定,這些投資金額不至於傷到筋骨。這也是為什麼樓上的高手不看好該策略,卻還是持有。

附帶一提,現金流量表最好看年度的資料,看季資料會看不出所以然。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