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夏普要留或給鴻海 日本矛盾到連媒體也噤聲

鴻海董事長郭台銘從2012年起便對日本百年老店夏普展開馬拉松式的追求,對鴻海而言,為的就是補足高階面板製造技術的這一塊拼圖。但對於日本國內而言,一家虧損連連的百年老店,到底要選擇開出鉅額資金且承諾不裁員的「台灣企業」鴻海,或者接受開出整併條件的日本產業革新機構,面臨大裁員的痛苦來留在本土,重要媒體今日幾乎均未見相關社論,連民眾也對此議題看法兩極,凸顯日本國內陷入高度矛盾。

原本已經面臨破局的鴻夏戀,在昨日NHK搶先披露可能翻盤後,鴻海董事長郭台銘已立刻前往日本談判,並傳出今日下午可能明朗化。而此時,日本百年電子大廠夏普(Sharp)正面臨兩難選擇,到底要接受台灣鴻海集團6590億日元(54.5億美元)且承諾不裁員,但關鍵技術可能外流的併購邀約,還是接受日本產業革新機構(INCJ)3000億日元的報價,但可能得面臨經營階層撤換以及子公司分割整併與大規模裁員的痛苦而留在日本國內。

為了留下夏普,據《讀賣新聞》透露,日本產業革新機構已將投資金額從3000億日圓加碼至5000億日圓,並請求夏普的債權銀行以債務減免方式,援助約3000億日圓,銀彈總共高達8000億日圓,高過鴻海出價,讓這場爭奪戰的局勢更添變數。

據《BBC》報導,這個痛苦的抉擇與矛盾,可以從日本各大媒體的反應中看出,因為日本各大媒體從昨日到今天,幾乎把鴻海的背景翻透,除了說明鴻海在中國的事業外,也指出鴻海迄今為止已有生產美國蘋果(Apple)和日本索尼(Sony)等產品的能力,只是持有的技術劣於日本和韓國。所以相信鴻海收購夏普,目的是看凖了夏普關鍵技術,尤其是太陽光發電等技術。

而在大阪街頭,民眾廣泛的反應是「很可惜,畢竟是大阪的百年企業」,但對於讓外國企業收購好不好的問題,一般的反應也是「那沒辦法」、「很無奈」,不過仍有些意見是「最好還是留在國內」。而夏普員工的反應既有「茫然,走著瞧」,也有「不會大裁員,維持現狀就好」的意見。


《BBC》日本特派更發現一有趣現象,那就是雖然各大日本媒體儘管盯著夏普與鴻海的下一步,但這兩天顯然都自覺地避免發表意見來左右結果,包括意見相對激進的《產經新聞》在內,日本六大報紙周五(5日)的社論全都迴避議論夏普問題,顯示了在夏普問題敲定前,對日本企業在謀求生存空間時,是否能謀求海外援助對象,輿論和傳媒已能克制地提供思考現實的空間。

事實上,這場鴻夏戀早已從2012年鴻海董事長郭台銘以個人名義入股虧損連連的日本大阪堺市10代廠SDP(Sakai Display Product)就開始,郭台銘也在1年內便讓SDP扭轉連年鉅額虧損局面,從2013年起轉虧為盈,持續獲利,證明了擁有讓夏普擺脫虧損的能力。

儘管鴻海在面板事業擁有群創,且曾合併奇美電,但技術上仍舊落後日、韓,因此鴻海之所以對夏普鍥而不捨的追求,《路透社》便曾分析,一旦鴻海合併夏普,鴻海便可掌控數個擁有全球最先進顯示器的製造廠,且鴻海龐大的客戶網絡則可幫助吸收夏普的 LCD 面板產出。

而夏普的迷人之處,當然也在於面板技術,曾經,夏普曾因成功開發平板液晶電視成功,走過長達10年風光時光,但因2008年金融海嘯重創,且因開發手機液晶落後,2012年經營陷入困難,雖然曾與鴻海合作液晶、對抗韓國三星產品的協議,後來隨著夏普股價下跌,又與鴻海生出糾紛,直到昨日峰迴路轉又重露曙光。




真矛盾
2016-02-06 10:10 發佈
再拖下去就沒價值了阿
gn00448694 wrote:
鴻海董事長郭台銘從2012...(恕刪)
現在就算日本施行負利率, 可以再借錢來繼續度日
可是本身已經沒能力自償, 頂多以債養債, 在舊債未清又借了新債, 到頭來還是得收攤外加一屁股...
所以現在用膝蓋想... 就是乾脆找個人扛債來跳脫這班往懸崖的列車...
這個人會是飯票還是冤大頭, 就得看賣的人的良心了
工廠苦命人の沒力人生... Orz

gn00448694 wrote:
鴻海董事長郭台銘從2012...(恕刪)


人家的媒體還懂得自制,那像台灣媒體拼命的想發揮自己的影響力去影響所有併購案。媒體良知的高下立判,台灣繼續被媒體操控得很開心。



日本從311後一連串的企業失利與醜聞
再加上經濟長期走空與老年化
日本人已經沒有自信了
BBC看不懂這一點
不是媒體自律
是無自信

從近年的日本綜藝節目流行訪問外國人
從外國人眼中看出日本的優點

這是日本人希望從外國人眼中
肯定自我
恢復一點自信

別擔心
行情總是在絕望中誕生


有技術,產品賣不出去,有什麼屁用? 技術很重要,但業務是最基本。好的業務與銷售方式,就算產品技術比別人差,一樣會贏。 錄放影機時代VHS跟BETA之爭就最好的例子!

我本來看不懂郭董為何要花大錢買一個快倒的Sharp,在我看來電視產業是夕陽產業。現在我有點明白了,Sharp技術人才都有,就是沒有經營管理與行銷,而郭董正是補齊這一塊的拼圖!

poppo6656 wrote:
有技術,產品賣不出去...(恕刪)



SHARP除了el,另外就是IGZO,
發光的EL部分

連號稱科技業章魚哥的松下,當初接下Pioneer的電漿,獨自一搏後,
最後還是失敗了,

松下章魚哥,扶植的產業從VHS(旗下JVC(1953-2007年)、SD卡、CD、DVD、Blu-Ray藍光,都是松下選邊站,
而發光EL真的OK嗎?我看未必

除了發光EL外,郭董壓寶IGZO不是沒有道理,發光素材真的有一大段路要走

enzolin168 wrote:
日本從311後一連串的企業失利與醜聞
再加上經濟長期走空與老年化
日本人已經沒有自信了
BBC看不懂這一點
不是媒體自律
是無自信
從近年的日本綜藝節目流行訪問外國人
從外國人眼中看出日本的優點
這是日本人希望從外國人眼中
肯定自我
恢復一點自信
別擔心
行情總是在絕望中誕生


大大所言甚是.

用歐美思維要去理解亞洲, 尤其像日本這種表面很開放, 實際上很封閉的國家的思維太難了.

日本最近這類節目還真的蠻紅的... 原來是這個問題啊~

以前日本人是自己肯定自己的, 現在已經淪落到需要外國人來肯定日本給自己信心了嗎?
與失敗為伍者,天天靠盃都是別人的錯。 與成功為伍者,天天跟失敗切磋直到不再出錯。
發電老鼠 wrote:
SHARP除了el,另外就是IGZO,
發光的EL部分
連號稱科技業章魚哥的松下,當初接下Pioneer的電漿,獨自一搏後,
最後還是失敗了,
松下章魚哥,扶植的產業從VHS(旗下JVC(1953-2007年)、SD卡、CD、DVD、Blu-Ray藍光,都是松下選邊站,
而發光EL真的OK嗎?我看未必
除了發光EL外,郭董壓寶IGZO不是沒有道理,發光素材真的有一大段路要走


因為能夠大量(我指以「億」為計數單位)生產, 技術夠穩定, 良率夠好, 顯示品質也夠好的.
簡單說, Apple目前如果要再追求更好的面板, 能把韓國IPS面板換掉的, 也只有IGZO.

有機EL, 雖然這幾年進步幅度不小, 但那並不是今年或明年就能滿足例如Apple需求的.

沒記錯的話, Sharp本身早年也有研究過用EL做面板, 不過液晶的進步更快, 才主打液晶技術.

是說會用EL這個名詞, 應該是住巷子內的?
與失敗為伍者,天天靠盃都是別人的錯。 與成功為伍者,天天跟失敗切磋直到不再出錯。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