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經濟歷史的發展驚人相似

經濟歷史的發展驚人相似

不知道各位投資客,喜不喜歡去看經濟歷史的發展。

去年(2015)中國股票不理性的瘋狂飆高,就讓許多人瘋狂買進。當時許多中國人不管什麼基本面,看到人民日報寫著「4000點是牛市的開始」,就到處借錢想辦法參予多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看到中國媒體丟出「國中生集資買股」的新聞。
這新聞讓我聯想到之前華爾街的一套理論,就是「鞋童理論」。當沒受過什麼教育,或者理財智商很低的人,跑來跟你說從股票市場賺到多少錢的時候,就是要拋售股票的時候。理論的背後,隱藏著的故事是,技術面遠遠超過基本面的時候,它注定要被「拉回」。

故事的最後,是一則中國股民跳樓死亡的新聞。因為借了太多錢壓股票還不出來,所以選擇終結自己生命。中國官方主導炒股的遊戲,終於告一個段落了。不過因為中國是專制國家,所以不用有誰負責。
遊戲結束後,也有中國媒體丟出美國市場曾經幹過同樣的事情的歷史。官方透過行政命令,還有各種資金投入。得到結果就是,即使政府也沒辦法控制「市場」。

同樣的歷史,不也發生在1990年代的台灣股市,還有日本房地產嗎?

1990年代有一批台灣人,每天就是不想工作。他們不是職業操盤手,也不是理財智商特別高。只知道股票市場上一個漲停板,就等於自己一個月工資,甚至更多。而當時台灣基本面夠好,市場上資金也夠多,所以造成這種短暫的「社會榮景」。當時普遍人相信,這種「社會榮景」會一直走下去。就跟1980年代末期的日本人一樣。

1980年代末期的日本人,也相信隔年房地產又會往上翻一翻。所以聽過一則故事。一位台灣人花1.5億日幣在東京買了一棟房地產。結果買了之後,有人就跑來要他轉售。抱著開高價讓對方知難而退的心態,開出了3億日圓的價格。意外的是,對方竟然也點頭答應了。因為當時整個市場上陷入瘋狂。大部分人都相信「明天會更好」。賣給對方的台灣人,賺到1.5億日圓價差回台生活。而那日本人估計現在還在被套牢吧?

從小到大,台灣人都被教育要腳踏實地乖乖賺錢。背了一堆古文跟歷史年代。
卻沒想過,理財知識遠比花時間背歷史年代還有古文來的重要。
在理財上,只要你不小心當了最後一隻接棒的老鼠,有可能你一輩子就翻不了身了!
2016-01-22 11:36 發佈
文章關鍵字 發展
當群眾恐慌或狂熱時
什麼理論、什麼歷史、什麼數據
都沒有用......

tom7629 wrote:
經濟歷史的發展驚人...(恕刪)


陸股現在真的很慘
短期內很難翻身了

你說的是投機的歷史, 不是經濟發展的歷史,

不要當最後一隻老鼠人人會說, 但如果你不願意當老鼠,

你永遠不會知道自己是不是最後一隻,

就像文中最後一個故事, 那個台灣人也不過是整個投機市場中的一隻老鼠,

如果市場在那個台灣人賣出之前就崩盤了,

那個台灣人就變成最後一隻老鼠了,

所以投機就是玩風險, 風險越高, 利潤就越高,

沒有當最後一隻老鼠的覺悟, 就不可能發財,

不想當最後一隻老鼠就永遠不要進場,

一旦進場了, 任何人都有可能是最後一隻老鼠~~

團圓嚕 wrote:
陸股現在真的很慘
短期內很難翻身了...(恕刪)


應該不會比2014年之前更慘吧 ?

那時陸股在兩千點附近沉浮好幾年哩 !

記得當時媒體及名嘴也是瘋狂洗腦 中國即將崩虧 ....
歷史的教訓就是
人類沒有從歷史中學的教訓
最後一隻老鼠也不知道自己是那最後一隻吧
不想當最後一隻老鼠就是不要加入
想加入就要做好當最好一隻老鼠
變成那個中國股民的心理準備
https://zh.wikisource.org/wiki/%E5%8F%B2%E8%A8%98/%E5%8D%B7129

史記
的貨殖列傳

范蠡
論其有餘不足,則知貴賤。貴上極則反賤,賤下極則反貴。貴出如糞土,賤取如珠玉。財幣欲其行如流水。

宣曲任氏之先,為督道倉吏。秦之敗也,豪傑皆爭取金玉,而任氏獨窖倉粟。楚漢相距滎陽也,民不得耕種,米石至萬,而豪傑金玉盡歸任氏,任氏以此起富。富人爭奢侈,而任氏折節為儉,力田畜。田畜人爭取賤賈,任氏獨取貴善。富者數世。然任公家約,非田畜所出弗衣食,公事不畢則身不得飲酒食肉。以此為閭里率,故富而主上重之

夫纖嗇筋力,治生之正道也,而富者必用奇勝

由是觀之,富無經業,則貨無常主,能者輻湊,不肖者瓦解。千金之家比一都之君,巨萬者乃與王者同樂

那就古文但道理有改變嗎?
資本主義社會創造的產品

就是等待最後一個接棒的

不過股市要看基本面

中國的基本面還是蠻好的

piwu0533 wrote:
應該不會比2014年之前更慘吧 ?

那時陸股在兩千點附近沉浮好幾年哩 !

記得當時媒體及名嘴也是瘋狂洗腦 中國即將崩虧 ....


會不會比2014或2008年更慘要一年後才知道
沒人知道這是初跌段主跌段還是末跌段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