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貧富差距不斷增加,你該如何自保?

台灣曾經有過均富的黃金時代!!

那個時候是台灣經濟起飛的時候

還記得台灣的平均所得大幅提升時

還得到其他國家的報導

是在增加所得的時候 唯一貧富差距沒有變大而是均富的國家

那個時候百姓在幹嘛??

在努力工作!! 政府主打 客廳即是工廠的標語

大家努力在賺錢上面!!


貧富差距不斷增加,你該如何自保?

時間在這樣經過3-5年,景氣越來越好!!

開店的商人,一間一間開,因為太好賺了!

就連在鞋店外面賣襪子的,一個月都有月入超過10萬!!

那個黃金時期,誰要當公務員阿!!

大家隨便創個小業,賣賣東西,就一定年入百萬了

而這個百萬,是在那個陽春麵5-10元的時代!!



後來好景不常!!因為股票不斷飆漲,漸漸腐蝕大家純真的心

覺得買股票一個月,就賺得比自己薪水一年還多!!

於是越來越多人投入股票!! 那一輩的人,在股市輸個3-5百萬的 不在少數

此消彼長,在資源不斷的轉移之下,於是開始產生了貧富差距



那為什麼現在的貧富差距越來越大??

主因還是美國和歐洲主打的QE,大家都知道美國欠人一屁股債務

透過QE一直印錢,來稀釋自己的債務,這也導致其他國家也必須跟著做

不然會降低自己的競爭力(出口)

其實貧富差距的問題,不只在台灣發生,全世界很多國家都是這樣!!


我還記得三四年前到美國好萊屋旅遊,印象中的好萊屋是很多大牌影星,

那邊都很有錢,金光閃閃這樣,但事實不然,好多美國人,把自己扮成電影明星

或弄得花枝招展,只為了跟遊客拍照,而拍照的費用是1美元,而遊客賞臉的寥寥無幾

這件事情讓我大感意外,高收入的美國,竟然有那麼多人,為了賺1美元過生活而這樣





貧富差距會繼續大下去嗎?

答案是:會!!


為什麼以前可以均富? 因為大家都有錢賺,就像上面說的,鞋店門口賣襪子,年入百萬了

更不要說鞋店,過年時候裝100元是用垃圾袋在裝(以前還沒有一千元面額)


反觀過來看看現在呢??

大的企業越來越大,觸角越深越廣,把很多的資源的掠奪走了

小的企業除了面對客人減少之外,還要面對貧富差距拉大的租金提高,

接著是員工薪資,現在你看到很多的傳統產業的小型店面,大多都不太請人了,

都自己做,或請少少的人(很賺錢的一些店家除外)

所以你看到路上的商店,一間一間的收掉了!!

不要說勞工,很多的中小型企業(中產階級)都一直在減少

除此之外,還得背負給22K的無恥老闆的罵名!!

其實這些老闆比勞工還可憐,競爭和壓力很大,

殺出一條血路之後,每個月只獲利少少的幾萬元,

如果在面對勞工大幅加薪,房租大幅提高,根本要做白工了!!

所以看到現在,路上的店家,大部分都剩下診所,美髮店,手機電,公益彩券


當初王永慶跟蔣經國說他想做銀行,蔣經國回他一句:你把你的塑膠做好就好

也許當初經國先生就已經看到這個問題了!!

如果是勞工在不自保就更慘了,貧富差距表示鈔票會不斷的變薄

未來我們很可能走向日本和香港化,就是很多人連房子都租不起了

只能住在網咖或是只有1-2坪違章建築裡面

因為工作環境的惡化,很多中小企業不願意投資了,工作機會變少

只能往大公司擠,大公司也不是吃素的,很多都用外聘人員(工讀生)

少請一些,需要負擔退休責任的正職人員


我們面對貧富差距,該怎麼自保?

我的想法是盡可能的提升自己的財務智商,透過投資,提早累積自己的資源

讓自己在這波現實下,雖然不至於富有,但至少還可以自保,毫無作為和想法的人,

在這波的寒冬之下,很可能漸漸地喪失很多資源,工作,生活品質,甚至尊嚴!!

透過提升財商的方式很多,從閱讀開始,羅伯特講得很好

其實把 收入支出,資產負債 四個項目仔細了解之後 應該能幫忙自己不少


你覺得有甚麼自保的方法可以分享給大家呢??



2016-01-01 16:59 發佈
文章關鍵字 貧富差距
你這篇文章寫得太棒了,忍不住留言讚美,不過我差點以為最後面會接直銷,其實貧富差距就是資本主義社會衍生出來的,富者恆富大部分資源權利都被掌握後,老百姓就只能淪為富人嘴邊肉,就跟以前大地主一樣,不用生產卻最有錢,至於自保這個好問題只好讓下面比較專業的網友來回答了

alonenorth wrote:
台灣曾經有過均富的...(恕刪)


從家庭收支的最高20%和最低20%相比,變化並不大,基尼係數來看也是變化不大
真正變化大的是高的5%和最低的5%是放大的
但統計是用收入來算,增加的基礎社會福利不算在內
以台灣數字和世界各國相比,大概中間吧
一雙玉臂千人枕、半點朱唇萬客嚐,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
大概會會跟香港一樣吧
alonenorth wrote:
台灣曾經有過均富的...(恕刪)
economic wrote:
從家庭收支的最高20%和最低20%相比,變化並不大,基尼係數來看也是變化不大
真正變化大的是高的5%和最低的5%是放大的
但統計是用收入來算,增加的基礎社會福利不算在內
以台灣數字和世界各國相比,大概中間吧


  當一般人說貧富差距大,他其實是在說生活比以前更辛苦。如果生活好,有錢人有錢到天上去其實也跟小老百姓無關。

  看收支比統計資料可能會有兩個盲點,一是看不出生活辛苦程度,即使級距比例變化不大,但由於生活支出漲得更快,所以日子比以前難過。簡單講就是以前淹到胸部,現在淹到脖子,看身高平均好像是還好,但淹到一般人脖子時,只剩巨人很舒適(比例少,所以對改變平均值貢獻不大)

另一個盲點則是統計本身的問題。最簡單的現象是物價指數統計容易被操弄。我家的附近的便當店,以往最便宜的有肉的便當是50元,現在還是50元(這幾年牌只有其中少數幾種便當漲了5元)。純菜無肉的,取消了40元這級,最低剩50元,這兩種純菜的都沒列在價目表上,知道的人就會買。現在問題來了,如果去統計這家便當店的物價,看起來是沒漲,不過對需要40元便當的人,就是漲了。另外所有的便當菜和飯都變少了(一個便當吃不飽,你有沒有吃第二個這句名言的根源)。還有吐司,先是漲過一次價,後來就價錢沒漲,片數開始減少。衛生紙出現便利包也是類似現象。最惡劣的就是用餿油這些低品質的材料使表面價格看起來沒漲。至於房價不列入物價而是比照先進國家只計算房租,看似合理,但我國的租屋市場缺乏政府良好管理,使得人民經常必須被迫買房以消除被房東趕(無論是亂漲價或房子要出售、年紀大等等原因)無屋可住的恐懼。

  所以統計數字或許不難看,但問題不見得有解決,甚至很可能不知道問題在哪裏。
剛看華視新聞。。竟然出現教導簡體字的每日一字。。我心裡就在納悶。。改天臺灣是否澎湖化。。邊緣化了。。。
塔沙風塵榜 wrote:
大概會會跟香港一樣吧...(恕刪)
alonenorth wrote:
台灣曾經有過均富的黃...(恕刪)
多開源 不要花錢喔
https://ace0156.pixnet.net
我現在東西不是在網路買,就是在大賣場買,路上那些商店會關是理所當然的。



pineman wrote:
當一般人說貧富差距大,他其實是在說生活比以前更辛苦。如果生活好,有錢人有錢到天上去其實也跟小老百姓無關。


影響的因素很多,拿點數據看一看所謂台灣人生活好的年代可能的原因為何



台灣錢淹腳目的年代,台幣一路狂升到1992年7月9日最高24.507,看一下那些年狀態,經常帳是順差的,熱錢是進入台灣吵高台灣資產的,但外匯存底變動不大(還有下降的),也就是我們換了很多物資近來改善生活,跟當時日本狀態其實類似,只是台灣沒那樣嚴重而已

現在是外匯存底每年幾乎創高,有點類似除了錢(外匯)外,生活不太好
有時說外匯存底過高不一定是好事

再說一次影響生活的變數很多,者只是其中一項可能的原因

人很多是感覺的,那不太準確的,以前那個年代薪資上生幅度大,對信心來說會好很多,現在是對未來信心不足,生活不一定比較差,但感覺差遠了,過去的榮光不一定是自己真正得來的,台灣和日本都是如此的,那個年代的好不是全部靠自己,熱錢也幫不少忙,但別人的錢進來是我們借的,那是要還的,不然怎會說美國人剪羊毛時各國要小心

一雙玉臂千人枕、半點朱唇萬客嚐,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
这不就是资本主义的结果吗?资本主义就是条不归路,一旦选择了它,就得放弃小确幸,就要不停的拼搏下去,和全球市场上的所有人竞争,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个人只想追求小确幸,可是资本追求的是利润,利润在哪里,资本就会流去哪里。

台湾的年轻人要想活在小确幸中,首先得放弃资本主义。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