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經嘗試查詢資料還有請教版友了,可是還是不太懂QQ
或許是我有觀念錯誤的地方,還有請各位指正。
先把ETF排除在外,ETF是在證券市場買賣(如同股票)。
1.把ETF排除在外後,想請問共同基金,應該可分成主動和被動型,
所以股票型基金,是否也有主動和被動兩種?
我自己的理解是,主動就是由基金經理人/團隊操作,
被動的話,則是追蹤某某指數的成份股比例,所以績效幾乎和追蹤指數相同。
參考:http://goo.gl/XWCphY
不知道這樣理解有沒有錯誤?
2.如果真的有純追蹤某某指數的股票型基金
(非在證券市場買賣的ETF,而是指數型基金,雖然ETF也是指數型基金的一種)
那我在網路查詢時,要怎麼知道這一支基金,是主動還是被動咧?
因為他類別都只會寫「股票型」 orz
而且幾乎全部都有寫「參考指數」或「對比指數」.....
可以從手續費判定嗎?如果可以的話,是差在哪呢?
還是版友們可以直接列舉主動型股票 & 指數型(被動)股票基金的例子XD
3.我曾經試著查詢指數型被動股票基金的標的物例子,
但好像找到的基金,在「基金經理人」那欄都還是有掛名字,
所以我很好奇,被動式股票基金,還是會有基金經理人嗎??
如果都只需要追蹤某某指數的話,為什麼還需要有經理人呢?
http://goo.gl/XWCphY 這篇也說到投入該基金的錢就等比例分配到該指數的成分股呀
也不應該有經理人來操盤,還是有經理人的就100%是主動式股票型基金?
如:怪老子這篇有提到富達印尼基金,我去查發現也是有經理人的,
手續費好像也不低~
http://www.masterhsiao.com.tw/EDN/Edn2013-008/Edn2013-008.php
感謝解惑QQ 謝謝!!!
KGGV13 wrote:
所以股票型基金,是否也有主動和被動兩種?
我自己的理解是,主動就是由基金經理人/團隊操作,
被動的話,則是追蹤某某指數的成份股比例,所以績效幾乎和追蹤指數相同。
理論上啦,不過還是有經理費,派息政策,交易對手之類實質操作層面的問題,累積個5~6年下來可以少蠻多的
一般都是股票才有被動操作啦,債券因為操作特性問題,比較不適合啦
經理人還是要有啦,像留多少現金在基金去避免在小跌市中為了贖回去賣股讓基金的價格再往下跳
(1)國內選擇這麼少的話,要買國外,也是一樣用同樣網站篩選/尋找嗎?還是國外的就不能用鉅亨/晨星/YAHOO去找了?
(2)如果沒辦法完全用手續費判斷此股票基金是主動的還是被動(純指數)的話,我們又要如何知道他是主動還被動咧?
有在網路上看到,被動的例子「元大寶來台灣加權股價指數基金」和主動的例子「統一大滿貫」,我可以看出手續費有差,但如果手續費判斷不出來,我該怎麼知道我看到這支是主動還被動呢?
(3)大家都說國內的不好,是績效不好?還是手續費太高咧?可否提供同樣類型基金,國內vs國外的例子,讓我來研究比較,也當作學習。
(4)這樣聽下來,是不是比較少"完全複製"追蹤的指數基金呀?
(5)會有一個基金本來是很接近追蹤的指數趨勢,但後來越來越跟該追蹤指數趨勢差異越大嗎,如果有,是為什麼呢?因為如果經理人維持差不多的成分股比例,為什麼會越來越背離趨勢?
(6)如果投資基金太小結果倒閉,是什麼都拿不回來嗎?!
謝謝大家啊T.T
2.可試試晨星‧美國,英文網頁(http://www.morningstar.com/)。(不是晨星‧台灣)
3.你透過誰買就問誰。(透過美國券商買就問美國券商,國內券商問國內券商、銀行問銀行。就像買可樂就問店員一樣。) 國內就只有我在2樓說的那些(名稱不是都有指數基金,回頭再看看。我把它標紅字了,還看不出來該去眼科看看了。),其他都是主動型基金。
4.是。
說這麼多,你到底是要買台股?還是外股?
台股就是《元大寶來台灣加權股價指數基金》,不用再挑了,也沒得挑。
外股你就買ETF吧,譬如SPDR等。(Standard and Poor's Deposit Receipt,以S&P500指數為標的。)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