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穿了,兇手就是金管會曾主委,原因是主委上任後一連串振興股市的措施,這些放寛的措施對過往規範較嚴的OTC造成了較大的改變(與上市指數比較),遊戲規則的改變,當然會改變市場的慣性.但是,對於一個大刀闊斧改革的主委,我給予相當大的肯定,只是我想主委也知道問題出在不公不義的證所稅上,但是主委沒辦法改變,只好在其它地方努力開放,所以真正的兇手,其實是髒不漲。(這一段其實可以跳過)
參考下表,就可以知道為什麼OTC個股變的非常容易追繳,如此容易斷頭,為什麼買進3天就可以被追繳.先複習一下,維持率=市值/融資金,而追繳門檻為維持率120%,假設100元買進一張鴻海,市值為100000元,融資為6成,也就是借60000元,剛買進時維持率為100000/60000=166%,維持率要跌到120%,個股市值為60000*120%=72000,也就是股價跌到72元,一隻上市的股票何時會被追繳,就是在股價跌到買進成本的72%時。

去年11/10日前,OTC個股的融資為5成,一隻OTC個股要被追繳,要跌到成本價的60%,維持率才會是120%,11/10日OTC個股融資成數由5成調升至6成,OTC個股變的和上市個股一樣,只要跌到成本價的72%就會被追繳,這一改,讓OTC被追繳的天數提早了3天,以前要連續跌停8天,才被追繳,現在只要連續跌停5天就被追繳。(看下圖,大盤和OTC自11/10日到今年6月的多頭格局,所以新制沒引起太大問題)

接下來,今年6/1日,漲跌幅由7%放寬至10%,為因應跌幅加大,所以追繳門檻拉高至130%,公式回推,個股只要跌到買進價的78%,就會被追繳,偏偏每日的跌幅加大了,3天可以跌30%,已經跌破78%了,追繳電話來了!!!
事情也真TMD的巧,大盤在6/1號跌破季線開始轉弱,而上市和OTC的季線都在6/3號開始彎頭向下,大盤正式多翻空!!!
只要三天就追繳的新制開始發威,以宏捷科來看,他高點129.5,假設129.5買的,129.5*78%=101元,在101元追繳,100元買,78元被追繳,換個角度回推,宏捷科低點65元,65/78%=83.3元,就是說只在129.5到83.3元融資買的,通通被追繳過了!夠嚇人吧!再看一下,如果在去年11/10日前,宏捷科129.5元買,要在129.5*0.6=77.7元才會發生追繳
也!(現在被追繳的那些人,在以前根本還沒被追繳也)
這才是這一波大盤和OTC融資大減的原因,因為只要跌個2天,就接近到追繳門檻,一旦有人被追繳,多殺多就出現了,此後追繳就是「一波接一波」,這和以往台股是殺到底後,一次出現一堆人被追繳的情況不同的。
也就是因為新制會引發一波接一波的賣壓,而不是一次的大賣壓,所以盤就是一彈又下,融資又一直減.而不像以前,融資一次大斷頭後,馬上大漲個200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