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為何不種中藥?

看到有人問種龍眼,就想到為什麼台灣種中藥的地方很少?如果能種人參、當歸、靈芝應該很棒吧,是沒有耕種技術?還是氣候不適合?還是種出來的中藥拚不過大陸?
2015-03-27 0:46 發佈
文章關鍵字 台灣 中藥
這話題發理財版感覺怪怪的 台灣種植中藥草藥 也是有 不過 也只針對部份而已 並非全部中藥都栽種

gn00448694 wrote:
看到有人問種龍眼,...(恕刪)


這跟台灣可耕作面積有關係 像美國加拿大都是幾千萬英畝的農業耕作 屬粗放農業
經濟效益大 台灣只能朝精緻化農業發展 但在藥材種植方面種類技術都有限
花蓮就有生技公司大面積幾甲地栽培中藥 大大可以考慮中藥生技股 就省的耗費心力

若是興趣 我建議可以去大陸雲南投資種植 雲南有藥材之鄉美名
境內發現的天然藥物資源6559種,佔中國總數的51% 其環境很適合種植中藥
雲南白藥集團 就是其中大規模種植商 有供貨給台灣葡萄王



實際上台灣的農業技術肯定好過中國,但種植的量、氣候、品質 還有產銷都是問題....
版上如果有哪位大哥或是親朋好友有出現在我的舉例裡頭,請見諒,對事不對人,敘述中醫藥學的實際案例!

舉例類似的例子來說

台灣有本產的養鹿場養殖的公鹿

公鹿上的鹿角或鹿茸,一年只能採收一次,3~7月份是鹿茸的採收期,鹿角則視其養殖情況與價格供需所訂.
有去過中藥房的內行人會知道,目前在台灣100%的中藥房裡都買的到鹿茸與鹿角,因為取決於藥效與鹿茸或角一年一收的原因,前者的效果與價值遠高於後者.
但99%的中藥房不會販賣台灣本產的鹿茸或鹿角!
原因在於加入WTO後,台灣必須開放進口濕鹿茸,國產與進口濕鹿茸價差高達十倍以上.
在有食用鹿肉的國家如紐西蘭,鹿茸與鹿角只是其附加價值.
而台灣的養鹿場是完全顛倒的情況,光是比較數量與養殖成本就天差地遠,於是台灣養鹿場用著較高的養殖成本,理所當然的要以更高的售價來獲取利潤.
但你真的在台灣的養鹿場買的到鹿茸嗎?
答案是肯定的,但只有少數養鹿場誠實的販賣著"鹿茸"
除了價格較高的問題以外,還要看買貨的客官是否真的了解鹿茸的定義、療效.

名詞解釋

鹿角:為梅花鹿的老角,呈分枝伏,三岔或四岔,長約30~50cm,左右兩枝對稱。

鹿茸:雄鹿的"嫩角"沒有長成硬骨時,帶茸毛,含血液,叫做鹿茸。
《本草備要》:鹿角初生,長二三寸,分歧如鞍,紅如瑪瑙,破之如朽木者良。

有了解我的明白嗎?

大多數的台灣養鹿場的購物流程是帶客官去選鹿,付訂金,然後等時間到了,打電話請你來親眼看養殖戶現場切割採收.
在你眼前收割的新鮮貨,你看完名詞解釋後,還能肯定跑去山上的客官一定是買到鹿茸嗎?
因為一年一收與高成本的養殖,一般的養殖場很少在鹿茸新生的三個月就馬上叫你來收割,秤斤論兩的買賣,一頭鹿只有兩支角,三個月就叫你來收,他們要養在多養九個月耶!
不用成本嗎?
於是乎就讓鹿茸多在路的頭上待久一點,變大一點,變重一點,秤斤論兩賣個更好的價格.
但是,超過三吋長以後的就是鹿角,不論在中藥市場價格來論或是在療效的專業上來說,都是一個不能點破的祕密.
客官在山上花了十萬起跳買了沉甸甸帶血水的"濕"鹿角,在中藥房可以買N斤紐西蘭進口的乾鹿角 又或 是N斤的乾鹿茸.
(鹿茸或角都需要風乾炮製,才能有良好的保存品質與療效. 而從濕到乾的過程中,一定會有重量的損失,所以為什麼客官你要多花錢買血淋淋的濕鹿角呢?)

使用進口的乾鹿茸都比上山採收新鮮的鹿角或真"鹿茸"來的便宜,在紐西蘭好山好水好空氣的環境下成長的鹿製商品,台灣養殖戶的商品在價格上沒有競爭力可言.
在台灣養殖數目少的情況下,也很難拿台灣本產鹿茸製成乾品後與紐西蘭的產品做療效上的實驗與品質比較.

在不論價格或是品質上的比較下,使用進口貨的中藥販賣商號或是消費者都是比較有利的情形,可以試著推想,又是什麼樣的客官會想跑去山上買台灣本產養鹿場的產品呢?

所以在消費者不理解中藥藥理與進口商品價格的範圍,一個願打一個願哀的情況下,銀貨兩訖,其實也在合理不過了!

實際上我沒有批評台灣鹿養殖戶的意思,當然也有些販賣真鹿茸的商戶,我只是點破這行業的盲點與事實.

台灣本身對中藥的法規規範與民眾對中藥的知識,實際上還停留在民國初期,國家不把這5000年的傳統當寶,法規鬆散,教育不足,讓中醫藥變得 以訛傳訛、人云亦云、無知當學問、自己當醫生‧

實際上讓中醫藥從業人員感到很心酸與無奈啊!



mich6ael wrote:
鹿茸:雄鹿的"嫩角"沒有長成硬骨時,帶茸毛,含血液,叫做鹿茸。
《本草備要》:鹿角初生,長二三寸,分歧如鞍,紅如瑪瑙,破之如朽木者良。
有了解我的明白嗎?


感謝!長知識了!
其實靈芝是有的,而且占地很大,是用電腦控制生長環境的,因為野生的品質最難拿捏

靈芝的生長期只有一年,超過一年的話,有效成分會一直降低,所以不是越大越好,用電腦控制可以把嚴格的生長環境都顧好
gn00448694 wrote:
台灣為何不種中藥,...(恕刪)

我問過家附近中藥房老闆。他回答我:
中國種的叫中藥,台灣種的叫台藥。
哈~~很扯!
這我蠻好奇的 是像香菇一樣太空包裝嗎
chenpoan wrote:
其實靈芝是有的,而...(恕刪)


既然有氣候調節 種松茸或松露可行嗎
這樣說好了 撇開溫度氣候,市場上 有一斤10元的某進口中藥,跟一斤100元的台種中藥,因為成本問題相差這麼多,那你是終端消費者 你會買哪邊?

一切都是成本問題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