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開源還是節流??

4萬給家用嫌不夠.有房但無房貸.一個小孩國3生..目前只能想到以下省錢大作戰..

1.把車賣掉.省停車費..

2.把手機停掉網路..反正租約也到

3.把吃大餐預算省掉....

4.無超過2天以上旅遊..

5.12小時的班..延長至16小時

還是有更好的建議呢?
2014-09-09 2:21 發佈
支持改變前面4點就好了
加班16小時...不妥
應該寫下一個月支出的細項
你應該就知道錢都花在哪了
節流部分1、2就好,因為這是固定的花費,而且算是消耗性支出。
3、4可以保留,不過可以精打細算一下,偶爾吃一下自己喜歡吃的,可以讓人心情愉悅,去旅遊放鬆,可以充電,休息是為了走更遠的路。

開源部分,加班就不要了,那只是時間換取工資而已,有多餘時間可以陪家人跟研究理財,你既然是發在投資理財版,心裡大概也有這種想法,花120塊去買本這一期的Smart月刊,封面故事講的是,流浪教師用存股滾出2300萬,這一篇講的很好,我也是類似的操作原則。

另外你既然有房無貸,那就可以考慮去貸出來套利。
理財就是管理你的資產,房子通常是一個家庭最大的資產所在,放著不用,殊為可惜,尤其台灣現在的利率低的可憐,套利的成本很低。

花時間去加班,賺到的只是鐘點費,錢花掉就沒了,花時間研究理財投資,賺到的是知識與經驗,這些卻是可以一直累積下去,可以讓你把1塊變2塊,2塊變4塊,4塊變8塊。

高手2266 wrote:
4萬給家用嫌不夠.有...(恕刪)

身體健康為優先考量
錢再多卻沒有健康身體,一切都是枉然
先把收入及固定支出列出
核對重大支出明細,看是否能調整
再來就是一些奢侈消費也避免吧
高手2266 wrote:
4萬給家用嫌不夠....(恕刪)

無房貸,4萬不夠用?有點豪華。
高手2266 wrote:
4萬給家用嫌不夠.有...(恕刪)


大大只是嫌支出太高,還是本身經濟拮据?

如果只是嫌支出太高,本身經濟 OK,
節約還是需要的,但也別太辛苦。
重點是家用怎麼合理的分配,
不是要用一刀切就不能怎樣怎樣,
這樣一下生活品質差異大,家人的快樂指數會降很快,
慢慢漸進的朝節約前進吧。

如果經濟拮据的情況,就只能強硬一點的硬省下來,
在怎麼缺錢,5 也建議不要,
身體健康是無價的,萬一你身體倒了,怎辨?

小弟坐骨神經痛了一年(自已活該天天坐著)
慢慢復健頂多復原九成,
痛的時後,真正能體會什麼叫「人生是黑白的」
千萬要對自已的身體好一點。

PS:記帳是節約的第一步,
知道錢花在那,然後訂下花錢的預算,
這樣節約才有效果,才看的見。
是住哪阿~我也覺得無房貸的情況下 一個月給家用四萬會不夠??
如果要開源建議找上班時間能同時進行的事業 列如網拍開購物商城
或和可信賴的朋友或親戚合資開店當一股東 沒事的例假日就到店裡工作順便了解實務狀況
一天工作16小時如果又是靠勞力工作身體可能會撐不住吧
一天工作12小時應該就是極限了
砍掉1、4、5就好了,其他看你自己,尤其是1其實很花錢。
養成定期檢視你的資產及負債的習慣,想辦法從中找到可以理財的資金,一定要有起步,剛開始小額投資,想辦法以錢賺錢,標的可多問問,多少創造一些被動收入,多少沒關係,拉長複利投資年限,你會發現,遠比你拉長工時賺錢好很多~

但是切記,不要借錢投資~~

我家以前也是很少主動理財,後來有了少數閒錢後,才學習投資,剛開始時人云亦云,買進的股票往往都在末升段進場,跌就抱著,賠了不少~
最慘是08年時,帳面虧了近250W,但我們沒借錢投資,等到二年後陸續回本,且有小賺才全部出脫

在歷經金融海嘯後,心臟就更大顆了,反正以前虧那麼多時,我們都在金融市場中活了下來,頂多再虧也是回到原點而已,後來捨棄了買賣股票,改買了一些固定配息標的,累積投資經驗,4~5年來我們一有閒錢(3年內不會用到的),就投入~

到目前買的標的就很廣了,而且是多幣別買進,分散風險,這種投資方式,己經變成我們家的投資習慣,而且每月多少都有買進,就比較沒有高低點的問題了,但若再遇大型的金融風暴,就可能要找下車的時點~

這些年來,這些投資的被動收入,目前己經可以佔到我們家庭收入的30%,(而且還有一個好處,投資的標的收益屬境外收入,可免稅),這些被動收入,每月還是再投資較高風險等級標的,陸續的以複利方式投人,待若干年後,被動收入佔家庭收入60%時,就可考慮何時可退休了~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