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veskyactiv wrote:想說交給"財富管理"來保值...(恕刪) 銀行的理財人員,至少都有以下三張證照:信託業務員、投信投顧法規(or高級證券商業務員or投信投顧業務員)、金融常識與道德但,考試合格不代表就很會理財!請三思!
業績壓力越重的銀行,越不能給他們做財富管理,第一流動率高,就算有能力幫你顧的理專,常常被逼得被迫去贖回換擋操作的狀況,很多民營銀行現在都只是把裡專這個職務當免洗筷洗手續費而已,還有些銀行發瘋的為了IPO而IPO,一年春夏秋冬每季都給你推一檔,累死的都是下面的員工,跟無知的理財會員,講白一點,很多有能力的理專都會考去壓力較小的老行庫,或是獎金更高的銀行.現在只是一堆亂七八糟的東西一窩蜂想要賺手續費的大餅,把風險轉嫁到消費者身上,去賺那些無風險的手續費,原本銀行的本質卻都不好好幹.loveskyactiv wrote:本人之前努力賺錢現有...(恕刪)
錯誤的開始,注定是要賠錢的。理專不會比你懂如何賺錢,但他們一定懂如何賺手續費。當你有賺時,他們會建議你漲多的標的轉換到比較保守的標的,所以進出一次,收一次手續費。沒漲的標的,會建議你換股操作,換一檔績效更好的標的,所以再進出一次,又收一次手續費。賠錢的標的,會建議你停損,說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換一支穩定的標的來配息,又進出一次,不好意思,手續費還是得收。
loveskyactiv wrote:本人之前努力賺錢現有...(恕刪) 理專應該正名為金融產品業務員。他/她的工作是賣產品給你,不是幫你賺錢。切記對於財務來說,世上幾乎沒有免費的服務。但有好的理專, 你跟他買產品, 需要時他會幫忙, 幾年前我曾在換屋時理專幫我談了一個最佳利率.
東尼-小提琴 wrote:要理財請自已作功課,...(恕刪) 說得好!我曾聽過一個比喻,一個身家數千萬或者數億的客戶,到銀行找一個月薪3~5萬的理專理財這不太合邏輯吧!理專都沒我會賺錢,憑什麼幫我理財!理財這種東西最好還是自己做工作,等到自己決定怎麼理的時候,到去找所謂的工具(如股票,基金,保險)任何金融商品都是工具。理專賣的不過是獎金高的或者是公司要理專賣的商品,而這些東西都不一定是適合客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