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對股市完全是個新手
前幾天接到推銷電話,推銷第一生技這支股票
上網查了之後,找不到什麼資料
只知道是愛之味的子公司,關於股票的評論完全沒有
另外有找到兩則相關報導
愛之味 釋第一生化持股 愛之味(1217)昨(25)日宣布擬釋出旗下小金雞台灣第一生化科技持股,預計從81%降至50%以下,分散股權,目前正尋找合作夥伴認購,為走向資本市場鋪路。台灣第一生化科技最快明年申請掛牌,該公司營運績效優異,可望為愛之味增添不少話題。 愛之味昨日公告,董事會決議釋出子公司台灣第一生化科技持股,4161.6萬股,約占台灣第一生化科技32%的股份,每單位交易價格定在每股21元到25元之間,分階段讓合作夥伴、潛在客戶認購,總交易金額約8.7億元到10.4億元,估計將可認列處分利益2.4億元到4.08億元。 愛之味是國內知名食品大廠,主要產品包括飲料、傳統食品、乳品、甜點等,其中又以飲料占比最大,超過40%,該公司今年前11月31.56億元,年成長6.07%;而前三季稅後純益6,500萬元,每股稅後純益0.13元。愛之味昨日股價以10.65元平盤作收。 台灣第一生化科技為愛之味子公司,也是愛之味無菌冷充填產品主要製造商,在台灣有3 套生產線,最大產能每分鐘可生產800罐飲料,包括「純濃燕麥」、「快樂健康奶」等系列商品,都是由台灣第一生化科技生產,占愛之味近四成進貨,此外國內其他的飲料大廠包括味丹、順開等也都是該公司的客戶。 台灣第一生化科技為愛之味研發技術核心,「無菌冷充填」產線更與國際接軌,在飲料代工市場技術頗受肯定。 台灣第一生化科技今年前三季獲利7,549萬元,愛之味認列5,911萬元,為旗下小金雞,去年即使塑化劑風暴,也挹注愛之味5,555萬元投資收益。愛之味表示,很早就計畫讓台灣第一生化科技上市櫃,本次釋股消息傳出後,已有不少國內外大廠表示意願,不過目前仍優先開放合作夥伴認購。<擷錄經濟>
生技創投 10年辛酸史 生醫產業資本市場活絡,吸引海外公司和投資機構爭相來台佈局,不過,生技創投10年磨一劍的辛酸史卻不亞於生醫業者,甚至來不及等候成果,不少生技創投已是「漸行漸遠漸無聲」,沒有餘力再募集新基金。 台灣的生技創投起源於有「生技創投教父」之稱的李正明,他在1 996年創立誠信創投,當時台灣創投界的「不投資美國、不投資網路、不投資生物科技」的三不政策下,他卻相中生技產業,主要是199 0年時,歐美等先進國家,掀起的基因工程熱潮。 最風光時,誠信創投旗下管理了雙勝、登峰、連勝、極品、第一生技、尊品、世界生技、千禧生技等8個創投基金,總管理金額高達43 .7億元。由於獲利頗豐,後來統一集團也成立統一生命;胡定吾在擔任中華開發總經理時,也投入生技領域,而後離開中華開發後,又另組生技創投;接著永豐餘集團也有上智和上騰創投,裕隆集團旗下的創投公司也布局生技領域,2003年後,台灣工銀、中鋼集團轉投資的台安創投更是加入生技投資行列,一度也讓生技投資成為顯學。 不過,由於早期台灣生技投資標的不多,這些生技創投多偏向投資美國公司,一直到波士頓生技、上智、啟航才開始轉向投資國內生醫公司,台微體、中裕都是這些基金的傑作。 只是生技產業風險太高,尤其新藥公司要開花結果,差不多須花上 10年,這讓早期的生技創投在獲利未如預期豐實,加上面臨結束限期,目前多處於休止符狀態,只有台安、工銀創投最積極。 雖然在生技產業投資上,目前創投主導的現象頗有轉為金融證券業展現新活力,甚至也有企業集團大老自行掌航趨勢,例如東洋董事長林榮錦旗下的玉晟創投、安成董事長陳志明的新陳創投、聯電榮譽副董事長宣明智聯手交大校友成立的創投和潤泰集團的創投公司等,在在都突顯生醫產業的吸金能量。<擷錄工商>
感覺是大公司的子公司應該滿安全的吧....
可是在必富網看到關於直銷股的警告
雖然我沒在名單中找到第一生計的名字,可是"透過電話尋找自然人股東"這一點完全被說中了
還有就是那個電話業務說我現在買,一張要賣我70
這價錢連我這個沒接觸過股票的外行人都覺得很貴
只是未上市股竟然要這麼貴
後來她說的那些配股什麼的專有名詞我就聽不懂,所以也不打上來了
我只想問一個問題,這是直銷股嗎?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