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

金融股,主力大戶,股利所得者最大利空來了!

立法院財政委員會今(1)天初審通過財政健全方案相關修法案,確定要對富人、股利所得者與銀行、保險業者加稅,國庫全年稅收可以因此淨增650億元,被稱為史上最大的加稅案。

史上幾次加稅案包括李登輝擔任總統時推出的期交稅、林全擔任財政部長時推出的最低稅賦制,以及李述德擔任財政部長時推出的奢侈稅,但加稅規模都不及這次。財政部長張盛和表示,今天通過政院版的財政健全相關修法案,包括將年收淨額1000萬元以上的富人,所得稅率提高至45%,及兩稅合一股利扣抵率由100%降低至50%扣抵,金融營業稅提升至5%等。

另外,財政健全方案也提列減稅措施作為配套,包括調高薪資、身障扣除額至12.8萬元,以及提高單身者標準扣除額至9萬元,有配偶者18萬元。

張盛和表示,因減稅措施受益的族群增加,讓國庫因該方案所增加的淨收入由700億減至650億,財政部可以接受,他希望該方案能儘快在本會期內三讀通過,落實財政健全的目標。




-----------------------------------------------------------------------------

對散戶最大影響是這個:

扣抵率由100%降低至50%扣抵


中華民國萬稅!萬稅!萬萬稅!
2014-05-01 21:03 發佈
是的沒錯
光看到扣抵稅額減半
小弟臉都綠了

放個績優股領股息
(左手領到股利、右手股價下跌,其實領的全是自己的錢)
先被列入所得總額繳稅就算了
股利超過5千再被扣2%二代健保也算了
這下連扣抵額都要再減半


若三讀通過這所謂富人稅,股票還能買嗎
政府鼓勵全民炒短線阿,以後雜誌還會有靠股利退休的新聞還是文章出現嗎?還是改成靠炒短提前退休.
這下是以後沒有除權息行情只有賣壓.

_____衛.風華_____ wrote:
是的沒錯光看到扣抵稅...(恕刪)

股利扣抵率由100%降低至50%扣抵
這是什麼意思
可請大大解說一下嗎?
謝謝
pinget9 wrote:
股利扣抵率由100%...(恕刪)


這對持股長期投資,賺取股利股息的股民,衝擊可大了.

例如,一個退休族,花1000萬 買500張$20瑞軒, 每年配息$2,扣抵率$17%....

除息後,股價跌到$18,市值只剩$900萬,不見得日後能填息,但拿到100萬股息和 17萬的所得稅扣抵額. 100萬的除息所得得扣 2%(2萬)的健保稅,並在次年五月時,還得繳個人所得稅,例如是 (100-免稅額)x (5~12%) 預估6萬, 所以他可退稅 17-6 =11,再扣掉健保稅2萬 ,他可能只賺了9萬(報酬率0.9%)

若新修正案過關後,17 x 50% -6=2.5萬, 再扣掉健保稅2萬 ,他可能只賺了0.5萬, 放1000萬資金投資,每年獲利從9萬 (報酬率0.9%) 突然變成只剩 0.5萬 (報酬率0.05%),白白就少了8萬五....若該投資人還有其他所得的累進收入,他可能因參加除息,還要補一大筆所得稅. 除非有把握該股票,除權息後會大漲填權息,否則誰還敢參加股票除權息.

這根本是鼓勵 原本的長期投資人,轉型做 短線投機客,每年除權息前,先出脫避稅! 甚至是打擊股市,將資金逼入房市炒房投機. 財政部此政策可能又要像 去年的證所稅案一樣, 打壓股市,對股市殺雞取卵,禍國殃民,偷雞不著蝕把米,最後反害國庫損失幾百億的證交稅,得不償失.


既然是兩稅合一,卻對公司股利所得扣抵減半,還要加健保稅...對大股東而言等於是變相雙重課稅. 若公司營所稅17%,大股東原本要補繳23%稅 和2% 健保稅(補充保費計算金額上限1000萬),現在扣抵減半後,所得稅又提高到45%,大股東變成要幫公司獲利補繳36.5%....( 45%-17%x50% =36.5%)

兩稅合一下,公司的營所稅變成 17%+36.5% =53.5% , 離譜高的稅率.公司寧可保留盈餘被加課10% ,也不敢分配股利,慘招53% 重稅嚴懲, 中實戶不敢長期持有股票,不敢參加除權息,資金逃離台灣股市..

這下很多人大股東可能要 放棄中華民國籍來避稅了.

到時候國庫說不定拿不到預期的650億,財政部又再一次偷雞不著蝕把米,賠了夫人又折兵.
_____衛.風華_____ wrote:
若三讀通過這所謂富人稅,股票還能買嗎...(恕刪)


這三點都不是富人稅!

※年收淨額1000萬元以上的富人,所得稅率提高至45%:
那是無法逃稅的高薪勞工,不是富人~

※金融營業稅提升至5%:
那個不是提升、只是恢復成金融風暴時所調降的稅收,
金融風暴早已過去,早就該恢復了~

※兩稅合一股利扣抵率由100%降低至50%扣抵:
上面兩條是幌子,
這一點才是馬政府所鎖定的目標,
看~可惡到了極點!
馬政府又是拿股民的口袋開刀~


明天股市不知是否會對此重大利空有所反應??? 資金動能會不會再次大逃殺?? 打股入房的資金轉入房市繼續炒作泡沫? 傳統產業和金融業上市櫃公司,沒有獎勵投資的稅負減免,平常公司的營所稅多達17%,受傷可能最慘重?
政府就是不敢拿房市開刀只敢從股民身上拿錢,可能覺得房市很難泡沫或者房市頂多能修正多少趴.
阿桐伯之東山在起 wrote:
金融股,主力大戶,股利所得者最大利空來了...(恕刪)

標題下得不好,
應該改成:「台灣股民最大利空來了!」 
散戶大戶都一樣要死~

長線的投資客一套資金,三、五年才進出一次,他要抽啥?
政府就是不鼓勵投資客放長線,最好是每天在那邊沖來沖去,這樣他的證交稅才抽得多
  • 10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0)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