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弟不是什麼大戶,基本上財力沒有達到「捐錢避稅」的層次,只是常常會有公益捐款的想法與需求;但每次看理財書籍,所得到的心得是:如果就投資複利來講,每幾百塊似乎也都是一筆大錢(只要拿去滾複利,未來好像都很可觀),從增加資產的角度來看,公益捐款或贊助(即使每個月只捐個500元),似乎是個不太實際的想法,畢竟理財書都會說每個月省下500元是如何地重要;但話雖如此,總覺得人生在世,如果只是在累積自己的財產的話,這樣的人生似乎也沒啥意義可言。
在疑惑之際,在此想參考大家的想法,當作小弟的參考,讓我有個比較明顯的規則可以依循。請問大家:「如果不考慮避稅問題,大夥兒的公益支出與投資支出大概都取什麼樣的比例?採取這樣比例的邏輯為何?」也許這可以協助我每個月就先規劃出定額且合宜的公益支出金額,但不會覺得這樣對不起妻兒,哈哈!(簡單來說就是制訂一些紀律啦!)
在此請各位分享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