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白話文來講:查核就是會計師要去翻證據,比如說公司帳上有現金100元,會計師就要發一封信去問銀行,請銀行回覆說是不是公司戶頭裏真有100元; 公司賣東西300元,會計師就要去翻統一發票,翻出貨單,證明真的有這300元的交易而不是做假帳.....等等等,收集這些證據。核閱嘛,就是只用問的,只用看的,不會去收集證據。 例如今年第一季賣東西500元,可是去年第一季賣了700元,會計師會去問公司說什麼原因,聽聽看公司的說法合不合理。就做這樣而已。3/31, 6/30, 9/30 這三季都是核閱,只有12/31的年度財務報表才會查核。這樣瞭了吧~~
只有C大較正確,其他的都不知道再說什麼,亂講一通補充說明,查核報告的重大性科目較多,查的範圍較廣,除此之外,還要輔以內控測試,而核閱也非都僅做分析或問問而已,少部份重大性科目也要做到擴大查核的地步,比方說,現金可能還是要做巨額測試,關係人交易及銀行存款仍然要函證,於查核報告出現CM(重大事件)的要擴大查核...等。而檢查,觀查,詢問,抽憑,分析性覆核,函證...等,只是查核方法,不限於用在查核報告或核閱報告,以上chance8588 wrote:查核報告書:只有年報有查核報告,所謂查核
善變沒天良 wrote:這幾天看公司發佈的財...(恕刪) 不容易阿,很多人都只看損益表、線圖就進行投資/機,有看到意見書的人不多,注意到意見書不同的人更少。現在環境越來越艱困,核閱除了沒有發函給銀行、客戶及供應商確認數字外,其餘作的已經快跟查核一樣多了,這些要求多來自國外總所的政策並非審計公報的要求,辛苦阿...審計公報要求的就跟樓上幾位說的差不多曾在四大打工過的人趁機吐吐苦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