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德科技 現在如何??
園區很多IC design
目前如何?
力晶演出大復活 黃崇仁能善待小股東嗎?
[[大家都倒了,只剩下我沒倒」]。這是從兩兆雙星的亮點到申請紓困潦倒的力晶創辦人、現任執行長黃崇仁接受本刊訪問時,所吐露的衷感慨,語氣還透著一絲「九命怪貓」的得意。
五年來最佳成績單
黃崇仁保全力晶轉型有術
確實,2008年的金融海嘯之後,不僅導致金融秩序與生態重整,景氣的急凍,受害的還有銀行舉債高得驚人的DRAM產業,此後短短兩年間,奇夢達倒了、爾必達破產被併了、美光買下台灣的瑞晶,而茂德隨之繳械投降,有台塑集團奧援的華亞科、南科紛紛退出原來的競爭市場,前者成為美光產能供應者,後者改走小眾利基路線…,過去曾經在半導體市場呼風喚雨,水裡來火裡去的DRAM業者中,力晶當真是諸多困獸下,唯一沒有財團奧援,靠著自己掙扎得生的倖存者。
尤其,力晶在一三年繳出全年本業獲利107億元的成績單,是近五年以來的最佳成績。對比兩年前,股價只剩三毛錢的力晶被銀行團要求賣廠還債,面臨與茂德一樣被解體出售的命運,是黃崇仁的抵死奮戰,終於在去年等到否極泰來。只是,對長年下來,被剝了幾層皮的十數萬小股東來說,他們關心的是,大股東是先自肥,還是先照顧小股東?力晶是曇花一現,還是漸入佳境?
過去的DRAM產業劇烈波動,而波動正是股價獲利的來源。在股市,不論力晶、華亞科、南科等DRAM股都曾經是投資人追逐的焦點。只是從產業面來看,真相卻是DRAM永遠呈現賺一年,大虧三年的面貌,追求世代技術升級的結果,投入的錢永遠比賺到的多,不斷地丟大錢投資,造成動輒千億元的龐大負債,而且「你永遠不知道六個月後,DRAM價格會變怎樣」,再碰上壞透了的景氣,做了20年的DRAM生意的產業大老──黃崇仁終於覺悟,身處週期性的大起大落,DRAM永遠像在參加賭局,光是心臟強還不夠,必須停止無底洞的資金產能投入,而開始轉型。
「力晶不再是DRAM公司了,而是代工服務公司」黃崇仁說,早在○八年以前,力晶就開始轉型,決定淡出標準型DRAM,轉型成擁有記憶體技術的代工公司,只是當年的調整速度跟不上產業劇變,DRAM價格跌到成本以下,整個產業哀鴻遍野,國際大廠奇夢達率先豎白旗投降震撼業界,台灣的警鐘也跟著拉響,茂德隨後即爆發財務危機。
當全球DRAM產業正在激烈整併,三星、海力士、美光三強寡占局面逐漸確立的同時,台灣DRAM業者也在存亡之秋,神經繃緊的銀行團在茂德破產後,正盯緊負債高達一千一百億元的力晶,面對銀行團高壓的討債聲勢,甚至是經濟部長尹啟銘主導產業整併計畫,以成立TMC台灣記憶體創新公司,有意把力晶、華亞科等DRAM公司合併成一家公司,由宣明智擔任負責人,回憶當年,黃崇仁心中只有一個想法:「不能讓力晶倒,也不能拱手讓人」。
金額(新台幣:仟元)
2023年第1季
營業收入 11,449,711
本期綜合損益總額 186,446
股本40,672,794
2022年第4季
營業收入 76,086,619
本期綜合損益總額 21,789,712
股本40,057,693
2022年第3季
營業收入 61,724,407
本期綜合損益總額 19,713,691
股本39,471,048
2022年第3季
營業收入 42,540,459
本期綜合損益總額 13,642,529
股本35,966,047
股本(英語:Share capital,或capital stock),又稱股份,指股票投資人用現金購買到的公司股東權益。在會計上,股本等於股票面額乘以股票發行總額。
發行上市時,若股票每股價格高於面額,稱為溢價發行;反之,若低於面額,則稱折價發行。在法律上,各國通常以公司法來規範股本。
各國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
中華人民共和國規定,股份有限公司的資本,應分割為每股面額相同的股份,這些股份可以分別作為普通股及特別股發行[1]。每一張實體股票,上面記載的金額都相同,這個金額稱為股票面額。
股東投資公司時,投資的資本額中,相當於股票面額乘以股數的部份,稱為法定資本,也就是股本。超過面額的部份,稱為超面額股本,又稱資本公積。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