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銀行不對所販賣的理財商品違約負賠償責任================================================================================================大陸7000億理財品埋炸彈 工行代銷中誠信託基金料首爆大陸理財產品百花齊放,去年理財產品金額大增一倍至逾7000億元(人民幣 下同),民眾更可通過淘寶及微信購買網上理財產品,惟風險也愈來愈大,惹起海外媒體關注。外電更指工行(1398-HK)(601398-CN)最近代銷的中誠信託基金,料在年初一因無錢畀,勢成為近年首個違約理財產品,恐爆發大規模違約,甚至惹起信心危機。《星島日報》報導,工行是次代銷金涉30億元,該行雖表示金額微不足道,但已是近年首宗勢違約的理財產品,再度觸動市場對大陸信託產品風險的神經。《福布斯》昨(20)日大篇幅報導,形容是次違約事件,將引發大陸金融市場大型違約。理財產品違約並非首次在大陸出現,2012年時華夏銀行員工違規銷售理財產品,但到期時客戶卻未能兌付本息,惹來銀監會出手干預,最後銀行把本利歸還予客戶。工行上周拒絕為中誠信託代銷30億元人民幣產品兌付,惹起市場關注,中誠信則是為一家內地煤炭公司(現已破產)籌資而設計該筆總額達30億元的理財產品。有分析認為,要容許理財產品違約,才可令投資者對理財產品有警覺,且有助降低投資風險,同時抑制高風險理財產品氾濫。野村首席中國經濟學家張智威表示,此次問題解決不善,有可能在金融系統引發連鎖反應。工行雖曾表示拒絕兌付,但市場人士預期,在中誠信託信託貸款在最後關頭仍有解決機會,投資者未至於一無所有。由於理財產品息率,普遍較中國政府規定的一年期人民幣定存3厘回報高,內地投資者普遍受落。總括上星期(11至17日),大陸50家銀行合共發行574款理財產品,產品數量按周增加23款。惠譽基金分析員表示,去年中國包括理財產品在內的貨幣市場基金大增1倍,由去年中的3040億元,增至去年底約7370億。據悉,部分理財產品投資在同業存款上獲得不俗回報,主要因人行收緊資金以限制借貸,間接令到同業市場息率抽升。今次可能違約事件,或再為內地的影子銀行問題敲響警號。去年影子銀行貸款規模按年增43%,達到5.165兆元。
所謂的理財商品就是基金之類的,就是銀行拿你的錢進行高風險的投資,獲利越高,風險越高,想想在天國的雷曼兄弟死前所說過的話吧!快速的唸十次下面的話!""投資一定有風險,基金投資有賺有賠,申購前應詳閱公開說明書""有沒有冷靜一點?沒有?
這個得要你自己去看每個細節。中國的銀行他們自己發行了一堆這種東西,實在是太多了。A. 基金僅投資一家公司債的,是很危險的,可能賠光本金。B. 基金投資在很多間公司債的,現在可能有小危險,如果其中一家公司倒了,市場恐慌,債券市價可能會大跌,贖回可能會賠不少。C. 基金投資在銀行票據交換的,風險較低,因為中國的銀行多是由國家或城市撐著。除非某家銀行倒了,那可能會面臨損失,但有雷曼的前車之鑑,中國目前應該是不會讓大銀行倒,或是出現銀行倒掉超大額債。因為救銀行,可能幾千億美金就好了,倒債造成的信心損失,美國花了快七兆美金還救不回來。
大陸貨幣市場基金在過去六個月以來規模倍增,不但吸乾銀行存款、也提高錢荒時期發生金融危機的風險,惠譽也因此特別提出警告。彭博社報導,惠譽基金暨資產經理人評等部門資深總監Roger Schneider表示,2013年12月3 1日當天大陸貨幣市場基金的規模跳升至人民幣7,370億元 (約1,220億美元)、遠高於6月30日的人民幣3,040億元,並創下史上新高紀錄。大陸的貨幣市場基金向來以偏高的利息吸引投資者目光。舉例來說,阿里巴巴旗下天弘基金管理公司(Tianhong Asset Management Co.)經營的「餘額寶」即為存戶提供6.7%的年息,遠高於官方一年期定存的3%利率。根據公司提供的數據,截至1月15日止,餘額寶的資產規模從1月初的人民幣1,853億元激增35%至超過人民幣2,500億元,成為全球第14大貨幣市場基金。部份基金甚至提供更高的收益率,例如東方財富網(Eastmoney.com)所代銷的產品就承諾要給存戶10%的預期報酬。Schneider表示,提供存戶8%至10%的收益率,顯然無法讓基金公司永續經營,這絕對會帶來風險,而購買這些商品的投資人獲得的風險溢酬(risk premium)主要是彌補信用與流動性風險。他認為,今年發行公司債的企業有強烈的融資需求,信用狀況有一定程度的惡化。摩根大通近來出具報告指出,縱然大陸經濟可能由出口、信貸成長模式,轉由消費、改革帶動,但近期將會面臨貨幣市場利率、債券收益率上升情形,導致金融環境緊張。此外,中國人民銀行為了遏阻貸款過於浮濫,特別營造資金緊俏環境、並導致銀行拆借利率持續飆高,讓投資銀行間存款以及短天期商業本票的基金受惠良多。另外,為了阻止存款繼續外流,銀行也開始出售更多財富管理商品,使得影子銀行大行其道,也引爆償付危機。
利率高等於風險高,正解。相信買中國 4大銀行保本或PR2理財,風險性應該很低了,如果連工商銀行也發生倒閉或破產,嚴重程度應該是中國不可承受之痛,連中國國債利率都4-5%以上,餘額寶利率都6-7%,或許我們覺利率不錯,但身邊的中國同事卻覺我們是呆瓜,他們都買沿地鐵買上海或北京房地產,獲利可都是3-5年翻倍來算,是不是也可解釋成中國打房,故意營造資金緊縮,用這種放式吸引市場游資,避免炒房。
jaeubee wrote:最近想要定存,但是利...(恕刪) 20 30 年前台灣定存 也是高達5%以上怎麼就沒有人靠腰那時候風險高股市在那時候落下相對定存只是利率下調而已風險就是一年一年定存就好了 每月領利息 這樣最好的一次買多年 未來變數很大 完全沒人可以掌握
買過,兩次經驗,一次有保本跟一次非保本的,非保本利率高些.目前還有一檔非保本五月到期還不知道結果如何,另外結算日大概要兩個工作天.在加上募集的時間,這些日子都是沒算息的.所以一筆資金如果頻繁換理財產品等於好多天沒算到利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