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經濟不振增速放緩情況下,今年前5個月,大陸共有235家上市公司發佈公告,購買金額超800億元理財產品。經濟學家稱,此舉表明實體經濟利潤低萎靡而虛擬經濟膨脹。
中國經濟不振 公司為保值找出路
據統計多數公司並非是業績優異而將多餘的資金用於購買理財產品,一些公司是因為募投項目終止而將募集的資金用於理財,部份公司則是因為行業環境發生變化而將募集資金用於理財,而也有公司則是為了彌補業績下滑的影響,公司為保值而投資了銀行理財產品。
大陸經濟學家吳東華接受大紀元記者採訪時表示,由於實體企業沒有大的利潤率,「資金進入金融體系,像券商、私募、基金等,他們融資了到底投向哪裏,誰也不知道,這些錢有可能投向房地產、酒店等地方。」
大陸經濟學者楊兵接受大紀元記者採訪時表示,儘管政府各種數據看起來很好,但國內實體經濟各方面都不算太好,一方面這是因為官方總造數據,中共政府權威性很差。另一方面,金融機構不願貸給民營企業,能貸到的也是有背景的人。「這跟金融機制有關,貸款傾向於國營企業。」
楊兵說,民營企業缺乏支持,而國營企業「靠壟斷,靠政策,才能盈利。國營企業實際按民營企業來衡量,它都是虧的,競爭力比民營企業差十萬八千里,非常糟糕,非常差,在國內壟斷,賺了老百姓的錢,到國外去賠錢,政策非常失敗。」
農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向松祚認為,中國經濟一方面虛擬經濟高速膨脹,而製造業等支撐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卻明顯利潤微薄,以致在長三角、珠三角地區原有的傳統製造業中,幾乎找不出不涉及房地產和資本市場投資的企業。另一方面,過去幾年中,實體經濟因發展模式和嚴重產能過剩而出現相對萎縮。而過去十年來,貨幣政策、產業政策和財政政策的局部操作,在某種意義上埋下了虛擬經濟膨脹而實體經濟萎縮的種子。
投資渠道缺乏 銀行理財產品受寵
實體經濟不振讓企業考慮資金保值增值的問題,在銀行定存利率趕不上CPI的時代,將資金存入銀行就等於貶值。而在投資渠道缺乏的情況下,大部份公司選擇了購買銀行理財這一投資方式。
據Wind數據顯示,今年1月至5月份,共有235家上市公司發佈公告稱,為了提高資金的利用效率,將使用募集資金或者自有資金購買理財產品,涉及的金額將超過800億元,其中有194家公司擬購買的理財產品金額超過億元,這一數值遠遠高於去年同期。
其中,伊利股份公告稱,擬以閒置資金購買總額不超過60億元保本型銀行理財產品,金額居所有擬購買銀行理財產品的上市公司首位。另有多家上市公司擬購買銀行理財產品的金額都超過10億元,而這些公司進行這些操作的期限大都為一年。
我認識的幾個大陸高幹子弟 每個都罵
他們罵是為了中國的未來擔心
因為以他們知道的腐敗程度 中國撐不過兩年就會出大事情
收回扣(6%公定價),然後在下包(每包抽3~6%), 轉個10包....變成豆腐工程的一堆
官員喝花酒,收禮品,利益輸送,掏空國庫....已經是全國運動了
國家放任特定團體炒作投資 全國財富快速集中在特定團體手上
消滅民間機構 壯大中字和國字頭國營企業 與民爭利
光聽他們說的都替中國人民擔心了
泡沫不可怕 財富集中造成階級暴動 才恐怖
要不然習近平不會一上台就馬上抓貪禁奢侈
他應該比大家都更知道國家腐敗的程度阿
希望他能繼續朝對國家人民有利的方向做事
要不然台灣被牽連到 會很慘 (現在已經夠慘了)
Nothing worth having comes easy
上海銀行隔拆利率 17月新高
【經濟日報╱記者蔡敏姿/綜合報導】2013.06.08 03:46 am
端午假期前,大陸市場資金面緊張程度嚴峻,上海銀行間隔夜拆款利率連續多日飆高,昨(7)日更達到8.294%,創下17個月來新高。
證券之星報導,昨日上海銀行間拆款利率再度全面大漲,隔夜利率在前一日大漲135.9個基點,再度增加231.2個基點,達8.294%水平;2周拆放利率上升最多,達249.8個基點;一個月內期限的利率均大漲100個基點以上,月內短期利率全部升破6.3%。
21世紀網報導引述專家分析,資金面緊張原因是端午假期逼近,銀行準備金壓力加大;再加上,人民幣升值預期分歧和5月外匯占款回落、財政繳款和央票回籠的累積效應等,使得6月資金面超預期趨緊。
隔夜利率主要針對流動性問題,能夠加快資金的流動,應對支付問題。隔夜利率提高必將減緩資金的流動周期。同業隔夜拆借利率是中央銀行貨幣政策變化的信號燈。
資金流動性偏緊對A股產生巨大壓力。6月以來,上證綜指數下跌已超過2.5%。
上海證券報報導,人行本周凈投放人民幣1,600億元,創春節後新高,有意在公開市場縮減回籠力度。業內人士指出,近期資金面趨緊超出市場預期,是由節日超額準備金、外匯占款回落預期及財政繳款等多因素造成,預計短期內難緩解,央行將繼續減弱回籠力度。
近期銀行間市場大額購匯較明顯,主要原因是外管局20號文對銀行外匯頭寸下限的考核時間截至6月底,商業銀行需要增大外匯買入以達到考核要求,加劇資金緊張。
人行仍繼續開展正回購和發行央票,雖然操作量有限,但對資金面累計影響不容小覷。中信證券固定收益部研究員傅雄廣指出,7月5日還將迎來準備金常規繳款,預計目前資金面度過短暫的緊張後,趨緊局面仍將持續到7月上旬。
市場傳聞,某銀行因支付拆借資金時違約頭寸不足,四處向市場借錢。但該行回應否認。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