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目標 就是希望大家 不要被太多的資訊迷惑
因為理財的目標 是看結果 當然 過程中 會有很多調整
而現在我用的方法 是經過兩次景氣循環的調整而來的
在01上分享給大家 如此而已
當然我也一樣開放 覺得好的 給個讚 覺得不好的 不涉及人身攻擊下 提出點讓我更精進的意見 我樂意接受
當然如果您有不同的看法 我更希望您寫成一篇文章 讓我們知道兩個重點
1.為什麼這麼做
2.以及怎麼做
謝謝大家聽我囉嗦的前言
正文開始
***********************************************************
理專不告訴你的秘密八-理財規畫一
人不理財,財不理你:所有理專告訴我們的第一句話,幾乎都是這一句:無論這位理專的背景是來自於銀行、保險、投信、證劵。
但是什麼才是理財呢?理財其實有一些必須知道的常識要先理解之後,再來我們理財的目標跟方向才不會偏離。
先舉幾個常見的錯誤
1. 先設定目標,然後什麼時後需要越清楚越好,但不要好高騖遠。
個人曾經接到的一案例:71年次男,月薪3.5萬元,5年後想買車(國產價格75萬),10年後想買透天(現在價值800萬,自備款200萬),但是他一個月只能拿出5000元規劃,這個夢想可能嗎?
2. 報酬率要多少?
多半的人會回答越高越好。但是高報酬必定伴隨高風險;高風險未必有高報酬,理財要以規避風險為最高考量,這樣理財基礎才會穩固。
接著我們就來認識一下理財必須知道的知識
不告訴你的秘密:景氣循環
無論投資理財,就必須先知道景氣循環,因為絕大部分的人,是依靠工作來獲取錢,進而做出投資理財的行為,而這個景氣循環圖告訴我們什麼樣子的資訊呢?

幾個現象
1. 台灣每逢六年就會遇到一次景氣循環
2. 每次從下跌的收縮期平均需要11-15個月,但是上漲的擴張期都有30個月以上
再了解我們景氣循環之後,延伸出來幾個方面的問題
收入面:
1. 我們每六年可能都要會遇到失業、無薪假等讓工作收入中斷的情況,該怎麼辦?
2. 我們每六年可能會遇到12個月公司業績不好;導致薪水獎金減少,該如何規劃?
3. 我們每六年可能就會遇到股票、基金、債劵、以及其他金融商品大幅度下跌的情形,怎麼避開下跌收縮期?
支出面:
1. 即使景氣不好該用該吃的,還是要花,但是怎麼花才有效率?
2. 如果景氣不好收入<支出,該怎麼刪減預算?
3. 保險動輒繳費20年,從要保開始,如何規劃適合的保險與足夠的保障呢?
這些問題都會出現在景氣循環中,我們該如何規劃與避免呢?
幾個理財規劃的原則
1. 景氣循環必定發生,所以理財規劃上面必須把風險放在第一考慮的要務。
2. 景氣循環必定發生,所以現金部位必須要能夠支應景氣循環的下跌收縮期中的所有開銷:食、衣、住、行、育、樂、稅金、保險等。
3. 景氣循環必定發生,收縮期股市下跌的幅度通常超過50%,然而收縮期結束後,復甦期以及上漲期通常股價的漲幅會超過100%,必須把握這個時期,要達到財富自由,這是重要的時機點一定要把握住。
*********************************************************************************
我個人的實際做法
因為工作的風險 我們無法規避 選擇權不在我們身上 我們只能盡力而為 但是在財務上面我們有主導權
所以 就針對這一部分 提出一點意見
1. 規避風險,因為景氣循環必定來到,所以一定要會規避風險,尤其是持有金融商品的我們,提供大家一個簡單的模式,這個模式幫我躲過了金融海嘯sars,請大家上美國的雅虎http://finance.yahoo.com 找到大盤加權指數,並且設定就可以找到跟我一樣的圖了! 而且用來觀察全世界 or 個別趨勢 都有效 : 回測過 美國 台灣 香港三個區域
紅買綠賣:超過標準差上緣=買入;跌破標準差下緣=賣出

請設定移動平均線50日,與設定布林帶,請設定一倍標準差。
小常識討論:布林帶根據研究結果(Cmoney回測結果)1.5倍標準差最有效,但是美國雅虎只有1倍或者2倍可以選,所以用1倍標準差(PS:如果需要回測的結果文件,可以找我要,我可以提供這樣的文件給大家)

最後:目前跌破標準差下緣,應該出清股票或者減低持股。

而我就用這個方法規避重大風險,而如果持有其他海外基金的版友,也可以利用這個方式檢查看看,自己投資的區域或者商品,目前的情況如何!美國雅虎站的資料庫很豐富,所有市場都可以找的到。
而我就遵從紅買綠賣的原則,做為我持股比例的調整,綠賣的時候,毫不考慮的持股賣掉五成,紅買的時候毫不考率的增加持股比例,而我總資產的比例分配(股票70% 債劵基金20% 現金10% )我的股市的年化報酬率很少低於10%。

短期交易的標的

2. 會規避風險之後要留足夠的現金:
我的現金部位是依照我一年家庭開支的總額來計算的:因為景氣循環的收縮期平均在11-13個月中間,需要夠用一年的現金來避開景氣循環的風險:因為景氣不好的時候我不知道我能不能不失業,但是基本的帳單不會因為我失業帳單就不會來!!
實例:家庭年度總支出需要50萬,那麼現金以及約當現金的安全水位,就必須要超過50萬,而我會準備超過60萬。
60萬中會有20萬留現金,30萬會買定存,最後剩下的10萬隨時機動買股票當沖。
總結:
其實這一篇要告訴大家的是一個大家都知道的事實:景氣是會循環的,而且頻率跟幅度,都是足以影響我們財務安全的,所以我們必須事情防範。
因為我們的金融資產,隨時都會因為景氣的好壞產生上漲或者跌價的風險,如何掌握脈動呢?我提供了一個簡單的方式,給大家參考,而我也就用這個簡單的方式,搭配一些簡單的做法來規劃金融資產(不動產不是我的專業所以讓專業的人去規劃吧!)
而理財規劃中 最困難的就是投資這一環 無論您的理專怎麼規劃 只要年化報酬率 不到原本預設的目標
一切就是空談 !! 會規劃,會計算,會折現,會平衡股債房地產現金結構,都比不上在下跌期,避開風險,再上漲期加碼買進來個有效。
沒有效的方法,沒有我自己親自驗證過的方法,我不會上網分享!!
希望這麼做能夠提供大家一些有效想法,進而把它化為做法,一起創造財務自由吧!
PS:雖然討厭基金,但是仍持有債劵型的基金而且占總資金的20% (債劵無疑是非常穩定的資產)
...感謝您一系列的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