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考慮拿一點錢出來投資,看到這份DM感覺還不錯,20年若領回利息就有80萬左右,只是這分商品真的如DM表格所敘嗎?聽說有匯差風險,若當時想贖回匯差不好,可等匯差好再領回,這樣的話還有風險嗎?還有這份保單幫我1歲兒子買較好,還是年紀越大買越好,聽說越年輕買越便宜?這份商品也不是嗎?這類商品各家保險業者好像都有,還是有哪一家賺的比這家更多?
大哥您好,基本上是隨時可以解約的,就是拿回年末保單價值的部分.至少我手上的幾種類似保單可以.只是需要注意的地方就是第六年的部分,保單價值大於已繳保費,也就是說不考慮利息在第六年的時候解約拿回的金額不致虧本.類似商品其實還蠻多的,美元保單約前六年均2.X%,六年後均3.X%保單沒有好壞,只有適合和不適合.年齡對保費會有影響,比如大於70歲等條件.
OnlineMTV wrote:這份商品一定要放到7...(恕刪) 可以提早領回領回金額為當年的保單現金價值按照上面的數字小弟幫您算了IRR滿第6年解約 IRR=1.32%滿第7年解約 IRR=1.78%滿第10年解約 IRR=2.46%滿第20年解約 IRR=3.05%滿第30年解約 IRR=3.21%滿第40年解約 IRR=3.28%滿第50年解約 IRR=3.31%滿第60年解約 IRR=3.31%滿第75年保單結束 IRR=3.25%如不考慮匯率風險與匯兌損失這才是實際上的年化報酬率不過比起現在的銀行定存..算還不錯了
這陣子有接觸這類年金商品俺個人看法:1. 表訂複利,是要繳費期滿(樓主貼的這個就是6年後)才開始滾...其間只有保險金額會增加2. 未期滿解約只能拿回年末保單剩餘價值,會扣不少...綜合上述,繳費期間相當於無息借給壽險公司,而且還要死撐到期滿不然解約會扣不少樓主貼的6年期算短的,很多商品是推20年...最好有信心保證20年內都能持續繳費!三商美邦這商品是美元計價,會有匯差的問題~當然如果覺得台灣會越來越好、美國會走下坡...可以期待匯差再多賺一筆以第一年保費與保險金額比...保險比例才4.7多...之前朋友給我看的商品比例達15以上(保費一年120K、第一年度保險金額1,800K)..."比較"有保險槓桿的感覺...不過它保證利率較低、只有2.25%複利就是...年金商品...利率要大於預期通膨才有意義啊~~個人心中的通膨是...每年3%...複利!!
O大您好,我是台名保經的Eden,看到您在板上的問題,小弟稍微為您做個簡單的回覆。這張三商美邦的新美鑫的繳費年期有分為6、10、15、20年期四種。為什麼會先提繳費年期呢?這是因為每個年期都會不同的優勢商品,例如說以6年期來說,富邦、南山、新光的美元保單數字會比較漂亮;但若拉長到10年期的話中國信託會比較好;而20年期的話則是全球的比較好。所以如果需要比較儲蓄險的好壞,必須先決定繳費年期的長短再做下一步的規劃會比較清楚。但各家保險公司的儲蓄險不都是繳費期滿後3.5%複利增值嗎?選哪家保險公司的商品有差嗎?當然有差囉,欲知詳情可以請業務員打一張試算表出來,再把後一年度的解約金/前一年度的解約金即可了解(繳費期滿後的解約金),數字是最實在的!而幫1歲的兒子買,或年紀大一點再買則是各有優缺點。如果讓一歲的兒子買,優點就是可以讓複利滾存的時間拉長,這張三商美邦新美鑫是第105歲時保單期滿。如果一歲規劃的話繳費6年,第七年即可開始複利滾存,最久滾97年,但如果是30歲才投保最久就只能滾68年(以最極端值計算)。但缺點就是15歲以下的小朋友是沒有壽險保額的。所以如果在15歲以前發生身故or全殘的狀況時,保險公司就只會退還保費而已,給您做個參考。而儲蓄險的匯差部分Eden認為倒不是最主要的風險,因為這張是美元保單,不是澳幣也不是歐元。台幣與美元的匯率波動不至於會到太誇張的程度,而且繳費時可分期繳、提領也可分期領,已將風險降低許多。如仍有疑慮的話可把繳費期間的匯率*40、提領時的匯率*25,再來看數字O大滿不滿意也是一種做法。(40與25是美元對台幣最值錢與最不值錢的兩個歷史上極端數字)至於什麼是儲蓄險的真正風險呢?就是在繳費期間時您收入或資產的穩定度。這也是為什麼大家都說買儲蓄險是強迫儲蓄的概念,因為如果在繳費期間解約的話會損及本金,才會令人有強迫的感覺。因此對自己收支狀況的了解就變得更加重要,才不會發生明明是儲蓄但卻導致虧本的結果。最後如果O大決定購買,建議思考清楚以上問題:1. 繳費年期2. 被保險人是誰3. 收入的穩定度4. 保費多少最後才考慮商品的選擇,會對您比較有利喔。不好意思因無法了解O大的實際狀況所以只能做個粗淺的解說,如有任何疑問或需要協助可再私訊給我,或寄信至 xadam69@gmail.com ,我都收的到,謝謝。最後祝O大與您的兒子平安、健康!
相信金錢 wrote:O大您好,我是台名保...(恕刪) 專業 給個讚!!小小胖胖胖 wrote:可以提早領回領回金...(恕刪) 專業 我認為實際上 應該用實質利率算 比較適當CPI 我們取 1.5% 計算您認為如何呢 ?這樣才能代表未來金錢的實質購買力!!25年前 父母買的醫療險附約 住院日額一天 500元 算是足夠的水準到今天滿期後的觀點看來 500元根本完全不合時宜 要重新調整我認為 儲蓄險也要這樣計算 比較公允!
最近也在研究這類產品,跟樓上的專業網友答案一樣。以下是我比較的結果,方式就是比較10、20、30年可領回金額,與投入保費相減,再除以投入保費,再除以年數。(這不是真實利率,但因為比較方式相同,所以也沒差)繳六年,六年後任何一年都可解約,以下是生存解約時的結果南山>富邦>國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