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小人民看貨幣與地產

我不是高手

但是以貨幣的邏輯來看

當我手上的貨幣

相對於國際貨幣可能不值錢的時候

而存放在銀行及股市投資無法獲得相對報酬時

相對的我必須去購買固定房地產

以利我手上的貨幣能夠保值

---------------------------------------

但是

當本地貨幣可以換得較多國際貨幣

或存放在銀行及股市投資能夠獲得相對報酬時

我必定在最適當時間點

將房地產轉換成現金

以去換得絕對的報酬

或換成美元等國際強勢貨幣

---------------------------------

當本國貨幣又變弱了.....

我又可以換回更多的本國貨幣

在適當的時候

相對的以更低廉的價格入手保值性的房地產

-----------------------------------

貨幣本身就是一種循環

當本地賺錢累積到一定的程度

或是當地引起國際間強勢的重視與投資

造成貨幣的升值

這都是一個區域或國家

之前努力的成果

而當地的居民得以享受增值的好處

相對的同樣的薪資可以購買更多的食物與享樂(美元長久以來正是如此)

同樣的10000薪水其實都無形中變高了

如果22K幣值跟美元相同

那真是太可觀了

------------------------------------

一個區域的成長

絕對不會只是某1樣或2樣產業所帶動的

然而如果以偏頗的態度來看全部

或以人為的干預來影響貨幣正常的發展

帶來的當然是 富者越富 貧者越貧

但無論如何富者獲得的

卻非從國際而來

而是 從貧者吸血而來的所得

不得不三思

------------------------------

當小人民薪水陷入數字的迷失之時

別忘了比較值都是換算成同樣的幣值來計算的

幣值佔有絕對的關係

是迷失還是被吸血了

每個人心中自有一把尺






2012-09-03 12:31 發佈

yyallen wrote:
我不是高手但是以貨幣...(恕刪)


過一陣子
台灣人就可自由兌換RMB
及承作定存 基金
究竟會不會套在最高?
想資產升值/保值不一定投資房地產,
首先,手持現金 資金很難升值
銀行存款利息低,更加難升值
以上的方法甚可能會令資產扁值

其實投資金可是一個更好的辦法 有興趣的可以留意下此BLOG

yyallen wrote:
我不是高手但是以貨幣...(恕刪)

又不是研究原子彈
有這麼複雜嗎
把簡單的東西複雜化
學生與教授的通病

房地產和貨幣升值循環是正向關係, 所以樓主的循環論與實務上是相違背的
另外當你斤斤計較幣值高低時, 卻沒注意就業機會一點一滴在流失中, 幣值是相對的, 但有沒有工作卻是絕對的
ryanku918 wrote:
房地產和貨幣升值循環...(恕刪)


印象中

1990前後

台幣幣值屢創新高

工作機會增加了

薪資水準也高

房地產在當時也慢慢高檔轉下

當時許多人的錢

投入了並造就了現在的科技業

錢才是因..而非果...

因為想要並認為錢能變成果

才會投入 "因"

銀行才得以高利放貸

沒有因則難以有果

如此循環

有錢了

可以創造更多就業機會

可以做很多事

創造很多投資

可以把錯誤的投資忘掉

創造新的投資

而沒錢則萬萬不能






yyallen wrote:
印象中1990前後台...(恕刪)


你說的那段時間台幣一路上25.x的時光, 正是台灣出口一路沒落, 房地產一路上升的多頭時光, 不是因為升值造成房地產多頭轉下, 當時的經濟情況是出口大宗的紡織業因貨幣升值被打垮(當時升值也是美國脅迫), 紛紛到對岸設廠, 國內只剩房地產推升內需, 當時貨幣一再升值也是資金不斷進場炒作房地產所推升, 大大可以去查查當時多少原本紡織廠老闆集資改行進入營建業, 現在都還是營建業上市櫃股, 很明顯就是升值打垮出口紡織業, 資金轉進升值獲利的房地產業, 帶動房地產業, 帶動內需, 但炒房資金只是投機性資金, 根本沒投入實體內需產業, 沒有實體經濟投資推動就業機會下, 當時政府推動的仍是複製當年出口為主的方式, 慢慢台幣又貶值回去, 回貶過程, 是台灣房地產的一次長線大空頭, 這期間政府拼命推動優利房貸, 而大大說的電子業是在台幣貶值回3x後, 才慢慢攢露頭角, 即使在2x的匯率, 當時電子業也不怎麼樣

再來已經進入空頭的房地產在歷任兩任總統的政策力推下, 頂多就是低檔盤旋, 甚麼時候再起? 金融海嘯後, 政府鮭魚返鄉的引資金回台, 台幣一路升值上28.6的過程, 房地產多頭再起

中國前幾年的房地產和人民幣價值也是另一個範例, 再有一個案例是協議後的日本, 一個東京地產價值可買下整個美國

過去經驗上房地產多頭都存在於升值循環, 而非大大講的循環論

如果大大不相信我的說法, 你可以觀察現在的情況, 未來台幣若繼續升值, 房地產會繼續上衝, 現在只是上漲中繼, 未來台幣若貶值, 房地產會做頭回落


ryanku918 wrote:
你說的那段時間台幣一..房地產多頭都存在於升值循環, 而非大大講的循環論.(恕刪)



認同您說的

也許您我談的是同一件事

只是時間的遞延效果

幣值的最低點往往房價是最低的(8年前買房的都增值多了,而小弟也提到在幣值不值錢時買房)

但最高價往往不會出現在最高點

反而是大起點開始反轉

就是如同小弟說的預期效果與投資效應

當售出房子換成其他幣值可以得到最大效益

前瞻者便開始趁高出脫

雖然價格開始盤旋與補漲

聰明的金錢將追求另外貨物的投資商機

而此時市場無論投資與投機氣氛熱絡

才有機會創造另一波的正循環

與就業機會

如果別人在循環中前進

我們卻逃避了

不讓年輕人享受貨幣的果實

不讓台幣吸入更多的資金

而我們卻停滯在競貶當中

其實只是吸自己的血

貢獻其他人的循環罷了

如果貨幣貶值能救某個產業

那麼傳統產業紡織業等早就該重回台灣

為什麼不行呢?

重點還是在因......就是"錢" 身上

吸金可以做很多事

甚至進行很多騙局

沒有”因” 真的很難有"果"

-----------------------------

而回頭想想

20年錯誤的投資

某些科技慘業

該停損

還是繼續對國人吸血下去

沒有了傳統產業

接下了科技慘業

該想的是接下來該做什麼?能做什麼

而不是一眛的貶值

別忘了科技業的原料很多仰賴進口

而不賺錢的慘業

投資的錢則會一直撤離


--------------------------------

該維護財團的利益來干預貨幣的升貶

還是該回歸自然讓台灣回到正循環的軌跡中

人人心中自有一把尺











我的淺薄想法是
財富是需貨幣流通造成的
但是在種種原因下,原本的小企業逐漸被大企業取代後
本來一般民眾本來的小消費,回到小企業手上,然後再回到民眾
但是現在變成,小消費流入大企業手裡(如統一超商),然後大企業用來做其他金錢遊戲
這是民眾不能感受到循環的

原本幾10年前大家只要吃吃喝喝,生活就很不錯
但現在,除了吃吃喝喝,還要有消費電子、各種休閒旅遊
多餘的花費,大多進了財團手裡,進入一般民眾根本碰不到的循環理
少數富豪即使出手闊綽,也是買名車名錶名牌,這些錢又大把流到國外去
能夠真正回饋到民眾手裡的,頂多就是多吃幾攤知名夜市小吃
在不然就是投入房地產,自然又把錢丟進高等循環裡

除非你也跳進去玩,但是散戶又怎麼玩得過大戶呢??
yyallen wrote:
如果貨幣貶值能救某個產業

那麼傳統產業紡織業等早就該重回台灣

為什麼不行呢?...(恕刪)


因為貶值沒有發生在產業發展過程, 而是在產業鏈被打斷後, 有新產業取代之時, 這一波中國十二五計畫踢走不少在中國設廠的中小型紡織廠, 但這些人回來嗎? 不, 產業鏈早已斷光光, 他們轉去更有優勢的東南亞, 何必重回產業已經分崩離析, 又不見有更大優勢的台灣

大大說的循環論, 最大的問題在於沒有考慮到"逐利"的主動資金, 資金會主動去追逐可接受的風險報酬比, 而非保守留守不虧就好的池塘, 就像貨幣升值, 外來資金要進來的成本就高, 但若有產業提供更高的報酬, 就會有資金進場逐利, 而如今的台幣升值論, 我只看到提高外來資金進場成本, 但卻沒有能提供更高報酬的實體產業投資機會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